特权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障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权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障碍

特权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障碍   摘要“特权”,是指公共部门及公职人员利用自身掌握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在法定利益之外获得的特殊利益和权利。“特权”往往与“滥权”相关联,是对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僭越。特权的存在,直接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法治精神,造成社会的断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有效地遏制特权,必须还权于民,动员全社会的监督资源,形成多层次的权力监督网络,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加大行政问责的力度,使法律责任成为腐败行为所支付的高额成本。   关键词特权 和谐社会 民主监督   中图分类号:G913文献标识码:A      “特权”,意为“特殊的权利”。在法律规限内,某些人员或组织享有某些特殊的待遇,是社会认可的,比如,美国总统乘空军1号出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领导人配备相应规格的公车,享有相应规格的礼遇等等。本文中所讨论的“特权”,是指公共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利用自身掌握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在法定利益之外获得的特殊利益和权利。这里的“特权”,究其实质是一种“滥权”,即公权私用。《诗?商颂?殷武》曰:“不僭不滥。”“滥权”就是对社会规则与公共秩序的僭越。特权源于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权力崇拜、等级制,它与现代公民社会是背道而驰的。特权又绝对是一个颇有诱惑力的东西,因为它不仅能给拥有者提供额外的物质利益,还带给人身份上和心理上的优越感。例如很多地方公务活动动辄警车开道,就反映了这种“权贵”心态。   现代社会里,公权力的本质属性是为民所用,而一旦成为个人享用的资源,就会演变为非正当的特权,进而孳生腐败,因此有人说,腐败是权力和私欲联姻的罪恶之子。当前,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特权在权力机关中普遍存在,例如,把公款当作自家的钱柜,用于旅游、吃喝、交通、通讯乃至健身、按摩等费用;权力者在福利、医疗、住房、用车乃至子女入学、就业等多方面享受到普通民众所得不到的东西。仅以“车”为例,新华网南昌7月29日报道,由于部分“特权车”“人情车”违规享受通行费减免政策,江西省每年流失应征收的通行费就高达2.5亿元。根据中纪委等部门对全国公车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到2007年11月30日,全国公务车约为522万辆。以一辆公务车一年全部费用(含司机工资福利费、车辆保养维修费等)约6万至10万元计算,全国每年公车开支在4000亿元以上,成为行政成本的一个“大漏斗”。中纪委、国务院研究室、监察部题为《关于党政国家机关系统挪用、侵占公款(税收)的状况》报告列出:全国党政、国家机关系统违规、违纪挪用、侵占公款(税收),吃喝、公款休假旅游、公款出境出国读书、公款送礼、公车私用、公款滥发奖金和福利,2006年度高达二万亿元。   党和国家领导层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快,某些“特权”已被明令禁止或受到限制。但由于特权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疫苗”研制的速度似乎有些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特权又穿上了“隐身衣”。清华大学程文浩名之为“隐性特权”。由于某些特殊利益绝大多数并不合法合规,于是,或移花接木,巧立名目,打擦边球;或暗箱操作,仅限于“内部”知晓,当事人既能享受好处,又不必有公众监督之虞。例如时常见诸报端的干部“出国考察”,动用财政向干部发放健身贵宾卡,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低价内部购买廉租房等等。“隐性特权”的“创意”之多,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问题还在于,享受和追求特权在某些地方和单位已经成为常态,人们对此司空见惯,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规则”,已经成为“显规则”,圈内人都心知肚明,但又心安神泰。   特权是滋生腐败的酵母。特权的存在,直接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法治精神,加剧着百姓的不公平感。特权造成社会不合理、不公正、不和谐的种种弊端,违背了人民意愿,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近期中国发生的几起事件,如“罗彩霞案”、周久耕“香烟门”事件、“逯军事件”,以及“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回国后啥也不知道”之类的公款出国“考察”,都凸显出官民的对立情绪。在网民情绪近乎失控的言辞中,表达了一种积累了很久和压抑了很久的集体愤怒。特权社会必然是一个失却秩序亦失去民心的社会。因此可以说,特权造成社会的断裂,它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治理“特权”和“腐败”?据新华网载,在“国际反贪联合会第一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代表指出,我国反腐败强调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三者发挥整体效能,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思路应当说是很清晰的。   清理特权,当然要强调教育,首先从思想上根除旧的特权观念,建构现代公民社会的权力观,促使公务人员自律、自省、自励,成为人民信任的公务人员。但是,实践告诉我们,仅靠权力者的道德自觉,是难以奏效的。制度的设计所要慎思熟虑的是“实然”,而非“应然”。理性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