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管理.docVIP

抓住关键管理.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抓住关键管理

抓住关键管理   作者:[美]詹姆斯?基尔茨、约翰?曼弗雷迪、罗伯特?洛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定价:38元      在吉列经营最困难的时候,詹姆斯?基尔茨临危受命。他的到来好比一场及时雨,给久旱未逢甘露的吉列带来了一丝生机。事实上,就像艾柯卡之于克莱斯勒、郭士纳之于IBM、韦尔奇之于通用,基尔茨也成为了一个企业的“救世主”,是他最终拯救了日益微利、濒临衰败的吉列。而在这之前,对于基尔茨的“空降”,很多人并不看好。典型的说法是,吉列的那些人不喜欢外来者,正因为如此,他们最后一次外聘首席执行官是在70年前,而那个人最后是以失败收场、输得很惨。但基尔茨并没有因此而胆怯、退缩,相反,他勇往直前坚定地迎接挑战。至于后续发展我们都已知道,基尔茨不负众望帮助吉列摆脱了威胁其生存的业绩下滑,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基尔茨是如何做到的?基尔茨靠什么改变吉列对“外来人”的偏见,又是怎样避免了重蹈70年前那个失败者的覆辙?   对此,基尔茨认为是“抓住关键”这一方法促使他能卓有成效地管理。在他的回忆录《刀锋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一书中,基尔茨写道:“最近,当我领导世界上最著名、最赚钱的消费品企业吉列公司时,‘抓住关键’的方法再次经受住了考验。”而对于什么是“抓住关键”,基尔茨给出的解释是:“要想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有些事你必须做到,而有些事你却应该忽略。”   基尔茨的说法似乎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论是否贴切,基尔茨的“抓住关键”至少让人联想到三个方面。其一,他的“做该做的事”像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的那句“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翻版,意思是说,身为一名管理者,更多时候是战略的制定者、愿景的规划者和目标的设定者,他应该从高度上、广度上和深度上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判断,引领企业前进。为此,他不能过多地沉溺在琐碎事务之中,做一些有益但却无效的事。在德鲁克看来,效率和效能终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二,基尔茨的话证明了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的论述是对的。后者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中曾提出这样的看法:“管理者就好像一个杂耍艺人,在任何时刻都会把许多问题抛向空中。它们会在预定时间内掉下来,然后在瞬间获得能量,又重新回到空中。同时,新问题已经在边上排队等候了;不时有旧问题被抛弃,新问题被添加上来。”一个管理者日常的工作很多被电话沟通、案头工作、回复邮件、会议报告、阅读文献等缠绕,所以越是这样,越要懂得“收放之道”,要知道在有限的时间里哪些是得立即做的,哪些可以缓着做,哪些是可做可不做的。其三,基尔茨说的“抓住关键”实为“保持专注”。正如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中所揭示的那样,只有那些专注于自己领域不断改善、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持市场冠军的地位。尽管吉列不属于“隐形”的行列,但它却有剃须刀产品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这个同它的“专注精深”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就理论出处和思想渊源来看,基尔茨的“抓住关键”其实并无太多创新之处。而就概念本身而言,它不过是对德鲁克、明茨伯格和西蒙等人学说的解读和实践。要知道,“抓住关键”终究是一个理念,它在不同企业、不同阶段、不同领域都有应用的可能。基尔茨曾把它用于卡夫、用于纳贝斯克,后来同样用于吉列。三个时期,三个全然不同的企业,基尔茨用“抓住关键”的方法都很灵验。个中缘由一方面是因为理念的科学、正确,另一方面跟基尔茨的“因地制宜”的管理实践分不开。   根据《刀锋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的描述,企业每天都会有很多看起来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在如此闹哄哄的忙乱(也有可能是慌乱)中,面对众多相互冲突的见解和海量的信息,作为管理者真正要抓住的其实没几件事,而它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关键”事项。例如,保持企业增长很关键,处理好人际关系很关键,做喜欢做的事情很关键,正确的团队很关键,面对现实很关键,早年的经验教训很关键,忠诚很关键……有一点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基尔茨口口声声说只做该做的事,是一种基于重要性的行动导向,但在基尔茨这里,很多都是很关键的事,即没有什么是不关键的,那么“抓住关键”岂不是等于“抓住一切”?这样一来,“抓住关键”还有意义吗?   这也是我们在阅读《刀锋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时最容易困惑的地方。但基尔茨还是告诉了我们如何确定什么是真正的关键的方法。那个被基尔茨称为“快捷筛选排除法”的思维方式,能帮助人们快速穿过很多相互矛盾的建议形成的重重迷雾,直至找到正确的方向。基尔茨在刚接手吉列的时候就曾用过“快捷筛选排除法”来寻求帮助吉列脱离困境的方案。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书中基尔茨给出了其基于该方法思考、推理的过程,却始终没有给这个方法以清晰的理论模型,导致最后人们还是不甚了解所谓的“快捷筛选排除法”究竟说了些什么,又该如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