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麦”麦英豪广州文化遗产的守卫者
麦英豪先生1929年生于广东番禺,是广州现代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曾任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博物馆馆长,参与发掘秦汉至明代墓葬700多座,主持秦代造船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御苑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等重要遗址的发掘,指导了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南汉二陵等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参与和推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建设。他主持发掘的南越文王墓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随葬器物最丰富的彩绘石室墓;主持编写的《西汉南越王墓》曾获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他提出并践行广州文物保护要“抓大放小”的原则,积极倡导对重要考古遗产实施原址保护和展示,服务于公众。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于广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开拓和指导意义。他被文物考古界亲切地称为“老麦”。
从偶然入门到终身成就
1952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老麦”麦英豪被招入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次年他被单位派往北京参加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学习,从此踏上广州考古发掘和研究之路,一干就是60年。
1950年代初,随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广州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由此也揭开了配合城市各项建设工程开展大规模田野考古发掘的序幕。从考古培训班学成归来的老麦,立即和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其他同事一起,奔走于市郊各个基建工地,抢救和保护地下文物。从1953年至1980年代,他和同事合计发掘各时期古墓葬700余座,此外,还在从化、白云、增城等地调查发现先秦时期古遗址,在广州城区西郊发掘北宋西村窑址,在广州历史城区核心地带发现秦代造船工场遗址。这些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广州古代史研究实物资料。1981年,老麦和夫人黎金共同执笔的《广州汉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广州第一本田野考古发掘专刊。
1975年,继“乒乓外交”开展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作为中美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美国举办,文化部文物局任命老麦为随展组组长;197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又在香港展出,并引起轰动;1980年,他作为随展组长第二次赴美主持“伟大的中国青铜器时代”展览工作,随后两次应邀在南加州大学进行“新中国的考古现状”和“南越王墓的发现与研究”专题演讲。
1983年6月,由老麦主持的广州象岗山顶南越国时期大墓,确认墓主人就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这是广州第一次通过考古发现汉代诸侯王陵。1991年,他主编的《西汉南越王墓》考古发掘报告正式出版,详细公布了南越王墓的全部发掘资料。
1990年代以后,年近七十的老麦不再担任一般考古发掘项目的领队,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田野考古实践,指导了广州几乎所有的重要考古项目,如南越国宫署遗址和木构水闸遗址、南汉二陵、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等发掘和保护工作。特别是南越国宫署遗址,自1995年发现以来,他为该遗址的发掘、论证和保护倾注了大量心血,使该遗址最终得到原址保护,并建立遗址博物馆,在全国树立了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典范。
除了继续从事田野考古实践和研究工作外,近二十余年来,老麦还担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广州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几乎走遍了广东省各地县,参与了广东省、广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论证和保护工作。同时,在他的直接推动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官博物馆先后建成开放,成为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
长期工作在田野考古第一线,主持或指导了广州几乎所有重要考古遗址的发掘
1953年至1980年代,广州的基本建设工程主要在广州历史城区外围的郊区进行,文管会考古组主要是在各个基建工地发掘古墓葬。1950至1960年代,广州的物质条件相当落后,加上人手又少,考古队员都是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各个基建工地。由于经费等原因,在工地只能雇用极少量工人协助挖土方,考古队员自己动手,与工人一起挖土、铲土、排水等,还要记录、测绘、照相,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因此考古队员个个都成了多面手。而且各种匪夷所思的经历也层出不穷。1960年代某一天,老麦和同事发掘一座明代大墓,墓主是南京朝廷的工部尚书。古尸被装在内外两套楠木棺里,外面是石灰,里面包着松香,防腐措施做得很好。但是这种看似完整的古尸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腐烂,当老麦抢着在棺木刚打开的瞬间去拍照时,刺鼻难闻的腐尸味顿时扑面而来……发掘结束后他们还连夜把古尸送到中山医学院作教学研究。另一次,在黄埔发现一座铜棺古墓,墓主是清末中国驻美国的最后一任领事,官服保存得相当好,有棉织品和丝织品,还有一串翡翠朝珠。发掘结束后,老麦和同事把朝服取出放在塑料袋里面,再坐公共汽车回市区,结果弄得整个车厢都是异味,被乘客误以为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VIP
- NB_T 32047-2018光伏发电验收评定规程土建表格可编辑(上)(1).docx VIP
- 2025年无人机反制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第五讲-农业模型.ppt VIP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6 Useful numbers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西安市长安区客运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VIP
- SYB课程课件-07 第7-8课 游戏模块一.pptx VIP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带答案.docx
- 300~350kmh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装备暂行技术条件.doc VIP
-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