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在古诗整合教学中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在古诗整合教学中运用

比较在古诗整合教学中运用   古诗教学,无论是分析意象还是艺术手法,都是为了真正理解诗歌所反映的情感。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其实选入教材的几首同主题诗歌就可拿来比较。基于此,笔者在公开课中尝试通过比较《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过零丁洋》,将两首诗词整合起来,定课题为《困境与绝境中的悲剧英雄》,并整理出课堂实录,在此与同行分享。   师:同学们,有位著名作家说:痛苦的感受往往比幸福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今天我们学两首诗词,也正是大家课前就非常喜欢读的两首,是?   生:《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过零丁洋》   师:对,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两首诗词,一同感悟古人的爱和悲。(板书:爱 悲)   师:现在,请大家大声朗读诗词,注意有什么相同点。   (生自由朗读)   生: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   师: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句读出这份情感的吗?   生:辛词第一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由这一句当中的“神州”一词可见词人一心想收复中原。   生:文诗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感受到诗人为国舍生取义的热情。   师:前一位同学说词里的“神州”是国,那文诗呢?   生:山河。   师:好,“神州”“山河”就是诗人词人眼中的国。(板书:国)   生: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角度供大家比较,请看多媒体。   (多媒体出示:题目 作者 时代)   生:从题目的角度看,辛词里出现地名:京口北固亭,文诗里出现地名零丁洋,都以地名为题。   生:从作者的角度看,辛弃疾是有名的爱国词人,文天祥也是有名的爱国志士。   师:请看下面的资料,再做补充。   多媒体出示:辛弃疾(1140―1207)南宋抗金 辛词写作时间:1204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抗元 文诗写作时间:1279   南宋(1127―1279)   生:我补充,他们都是南宋人。   生:从时代的角度看,当时的南宋很软弱,所以两位爱国志士才会写出这样悲伤的诗句。   师:哦!南宋先是抗金后又抗元。南宋的软弱其实在诗中就有体现,谁来说一说?   生:辛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表面上看来是赞赏孙权,实则批判南宋朝廷的退让、软弱。   生:文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的意思是抗战烽火逐渐稀少,可以理解为抵抗元军的南宋势力渐弱。   师:由此看来,南宋是个软弱无能的朝代。但越是在这样的朝代中,越会涌现像文、辛这样一心主?稹⒁恍男е夜?家的人。接下来请两位同学朗读,听完后,请大家说说你认为哪首诗所表现的爱国情感更加浓烈?   师:我觉得文诗《过零丁洋》表现的爱国情感更加浓烈。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怎么认为?   生:当然是《过零丁洋》。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里听出强烈的爱国情感的?   生:文诗末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读起来慷慨激昂,有一种为了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我觉得没有比这种爱国情感更强烈的了。   师:好那你可不可以用自己的声音表现表现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呢?   (生朗诵)   师:这位同学的声音有点小,达不到到强烈的效果。现在咱们全体同学一起将这句千古名句呐喊出来。   (全体师生朗诵,声音响亮,教室里余音回荡。)   师:那又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看下面的文字。   (多媒体出示:在写这首诗之前,南宋已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但文天祥仍坚持抗元不动摇,不幸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元统帅张弘范统军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同时被押解到零丁洋。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抗元残余势力张世杰,文天祥拒写,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师:这首诗就是《过零丁洋》。请大家在了解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谈谈对上面那个问题的看法。   生:文天祥是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写下这样的诗句。   生:我认为诗人在写这首诗之前国运已经衰微了,因为资料所示南宋已经散了架子。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继续。   生:文天祥其实是在国家破亡,又在敌人逼迫的情况下立下的誓言。   生:是绝境当中的呐喊。   师:同学们思考得比老师都深刻。   (板书:绝境)   师:好,同学们请把自己当做文天祥,让我们一起喊出这绝境中的心声。   (生再次齐声朗诵)   师:老师从大家的声音里听到了坚定不移,看到一位壮士宁死不屈的身影。   (板书:壮)   师:接下来我们看辛词,体会体会辛弃疾在词中抒写的别样的爱和悲。老师对这首词做了一些改动,大家一看便知,请读,读的时候想想改了好不好。   (多媒体呈现:何处是神州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