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朔访古记文史价值初探
河朔访古记文史价值初探
摘要:?i贤是西域葛逻禄人,在元代文坛享有盛誉。他壮年时从江南北上远游,写成《河朔访古记》。今残存的三卷文稿主要记载了黄河南北河南路、彰德路、真定路等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该书保存了许多碑文文献、舆地、民族史料,因而得到文史学者的青睐。《河朔访古记》广记诗书、传说,使得游记渊博典雅,并以质朴的文笔出之,从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河朔访古记;?i贤;游记
中图分类号:K928/1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0)02-0143-04
?i贤(1309-1368),元代著名诗人,《四库全书》作纳新,字易之,汉姓马,因又名马易之,号河朔外史。他本西域葛逻禄氏,为色目人,自幼在江南鄞县(今浙江宁波)饱读诗书,青壮年时代北游大都、上都,以诗名,得到元代文坛巨擘虞集、黄浯、揭?菟沟热说某粕停还檎愫螅?辟为东湖书院山长,二十二年(1362)以布衣召为翰林编修,后卒于军中。他除诗集《金台集》二卷留世外,还有游记《河朔访古记》,今残存三卷。
?i贤诗云:“皇灵广覆被,四海同轨躅。”(《居庸关》)元代疆域辽阔,多民族同生共居,这为生于江南的色目人题贤的游历提供了客观可能性。至正五年(1345),?i贤肆志远游。“乃绝淮入颍,经陈、蔡,以抵南阳。由南阳浮临汝而西,至于洛阳,由洛阳过龙门还许昌而至于大梁,历郑、卫、赵、魏、中山之郊,而北达于幽燕。于是大河南北,古今帝王之都邑,足迹几遍。……至于抚时触物,悲喜感慨之意,则一皆形之于咏歌。既乃裒其所纪载及咏歌之什,以成此书。”从江南一路北上,途中所见所感,?i贤笔之于书,成就了游记名作《河朔访古记》。张仲深《用蒋伯威韵贺马易之自京回》:“近闻河朔新成记,快睹应知客满斋。”诗后题有:“易之有《河朔访古记》,黄政(疑应为晋)卿、危太朴、许可用三先生有序。”江南方国珍政权的重要人物刘仁本称:“征序于摺绅先生,若许安阳、黄金华、危临川、余武威诸公者论说尽矣,复以示余。”由以上材料可知,至正十二年(1352),遥贤从大都回到鄞县,《河朔访古记》业已写成,在友人间广为传阅,颇受好评,并请许有壬、黄浯、危素、余阙等人作序。
今所见《河朔访古记》已非完帙。清代四库馆臣称:“此书久佚,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惟一百三十四条。”辑出编成三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辑本仅录刘仁本序一篇,在王《王忠文集》中尚保存有该书的王序。王序称此书两卷;刘序称此书十六卷,清人魏源的《元史新编》、曾廉的《元书》从此说。明人焦?f的《国史经籍志》著录为十二卷,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钱维乔[乾隆]《鄞县志》亦著录为十二卷。各家所说,差异较大,难有定论。
《河朔访古记》属笔记体游记,四库馆臣辑录重编,“核其道里疆界,各以类从”,按照所游地区编为三卷,分别记载了黄河南北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彰德路(今河南安阳)、河南路(今河南洛阳)等地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四库全书》“地理游记属”收书三种,《河朔访古记》是其一,虽稍逊于《徐霞客游记》,但自有其可观之处,特别是出自少数民族文人之手,应有其独特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学界对于《河朔访古记》的研究寥寥,只有漆邦绪主编《中国散文通史》、陈高华《元史研究新论》、易曼白《考古学概论》、邱树森《回族文化志?史学》等著作略有绍介。本文对这部游记的价值加以探讨,以期引起同行同好对这部书的重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年时代的?i贤和司马迁、李白等文人一样,“远游壮志,常落落于怀……吊古山川城廓、丘陵宫室、王霸人物、衣冠文献、陈迹故事,暨近代金宋战争疆埸更变者,或得于图经地志,或闻诸故老旧家,流风遗俗,一皆考订”。《河朔访古记》重考辨、求实证,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较高的写作水平,也使得该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i贤以载记可考方可录叙的原则写作,有补史阙佚的意识。安喜县汉中山哀王、宪王之陵世讹为二女陵,栾城县城东台头寺俗讹为柴世宗墓,汤阴菱里城东周文王呕子冢土人讹为狗子冢等错讹之处,《河朔访古记》中一一指出。对于流经今河南安阳洹水的源流问题、汉刘宽墓碑与《汉书》所载异同等史地问题,游记中也作了详细的考辨。其考辨,既重实历,又重文献,文中广泛征引了《史记》、《汉书》、《春秋左氏传》、《晋书》、《北史》、《邺中记》、《神仙传》、《兰亭博议》等,故考辨翔实可信。他的游记,既是记述行踪的散文,又可作为严谨的学术文章来读。
?i贤《寄南城梁九思先生》说:“泗水中流寻汉刻,泰山绝顶得秦碑。”他游历古迹,十分注重碑刻,将纪行和金石考证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一般金石学闭门考证的学风。《河朔访古记》中提及陵墓三十多座,并且十分重视金石遗文,或记录碑名、作者、现状,或抄录全部、部分碑文。真定路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