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倾一汪情深,求万顷澄碧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自上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地表水几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质型缺水日益突出。国家相关部门曾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进行评价,46.5%河长受到污染,水质为Ⅳ、Ⅴ类;10.6%河长为劣Ⅴ类,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为全面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环境品质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强力推动了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从我国环境保护“九五”规划开始,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运行成为落实水污染物减排责任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排放标准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已建成污水处理厂5008座,处理能力达到1.85亿立方米/日,居世界首位。
经过30多年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攻克了城镇污水高标准稳定达标处理与再生利用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全工艺流程整体突破和关键设备产品产业化;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装备;初步构建了以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为导向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污染物控源减排、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这一切,与郑兴灿带领团队的长期不懈奋斗、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和敢于尝试是密不可分的。
郑兴灿,现任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国际水环境联合会(WEF)中国理事代表。他与水业结缘虽属偶然,但并不妨碍他对水业的钟爱。
2012年,他在获中国水业年度人物后深情撰文:“儿时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夜晚的繁星满天、潺潺溪流历历在目,变幻无穷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的快乐遐想深印脑海……”
正是对蓝天碧水的眷恋,支撑着他在水业30多年的辛勤探索与深入研究。从一个个具体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到一项项标准的出台,再到一条条水污染预防控制措施建设性意见和科学建议的提出,郑兴灿对水业始终痴心如初。
倾一汪情深,求万顷澄碧,?@或许就是郑兴灿与水业结缘最单纯的初心。
偶然结缘,倾心交付
1983年,郑兴灿自厦门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难免失望和迷茫,但责任感让他坚持下来,并进发了强烈的工作热情。
无法从事自己的专业,那就干好当前的工作吧。
在前辈指导下,他边学边实践,短短几年就掌握了给水排水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并改进和突破试验研究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把所学的微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应用于给水排水研究开发和工程实践中,为工程设计提供工艺技术及优化参数,也为后来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工程项目打下了扎实基础。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入门水业的郑兴灿在科研上有股子闯劲和钻劲。1985年,氮磷污染物的有效控制在当时是一个世界难题,郑兴灿认识到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先进性和应用前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国内率先开展污水除磷脱氮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
1986年初,结合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需要,采用A2/O和A/O工艺流程,在天津开展实际污水处理试验,重点了解和掌握A2/O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运行参数、处理性能和影响因素,同时进行除磷机理初步研究。
为了验证工艺处理效果,他带领研发团队辗转天津、广州、无锡、泰安和青岛等地,迎高温,战酷暑,经常白天黑夜连轴转,终于完成实地环境条件下的工艺试验研究和应用参数验证。
1987年11月28日,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A2/O技术中试研究成果鉴定会在无锡召开,鉴定专家组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填补了国内空白,所获得的处理效果与运行规律均与国外报导相似,所获得的表征生物学和化学特性的一些动力学参数可供A2/O系统的工艺设计和预测处理效果使用,所获得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运行经验可用于城市污水的工程设计。
通过大量工程应用验证,他们发现我国城市污水碳氮比明显低于欧美,导致回流污泥硝酸盐过高,生物除磷能力明显降低。为此,1988年,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多点进水回流泥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简称改良A2/O)工艺,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成为主流工艺。
此后,在多年除磷脱氮基础理论研究、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和工程实践中,郑兴灿带领团队陆续开发出一系列针对我国城镇污水水质特点、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污水除磷脱氮改进工艺流程,有效解决了我国特有的污水碳氮比低、水质变动大、回流污泥携带硝酸盐影响工艺运行效果的技术难题。
如今,这项技术在低碳氮比污水除磷脱氮工艺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出版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污水除磷脱氮技术》等专著,成果为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水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