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起杀医案背后隐忧与启示
一起“杀医案”背后的隐忧与启示
2013年2月19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发生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杀医案”进行审理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王英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但一名医生的生命却永远无可挽回。
凶手此前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发作
时间回溯到2012年11月29日这一天。13时许,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女医生――47岁的康红千,在第十四诊室内被62岁的病人王英生手持斧头砍死。康红千的遇害,令这里的医务人员极度震惊。院方表示,在24年的从医经历中,康红千从未与患者发生冲突,从未引起一例投诉。
针灸部医生石江伟对记者说:“回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他不得不回忆――杀害康红千的凶手王英生,一年多前是石江伟的住院病人。
任凭这位当时的主管医生怎样努力,也只有见到病历才意识到,凶手与自己有过交集。石江伟每年收治的病人在200人次以上,只有那些极其特别的才会给他留下印象,王英生不在此列。他无论如何也记不起王英生的相貌。
医院针灸部副部长、针灸第二病区副主任于涛当时是王英生的上级医生,事发之前他对此人也毫无印象。他告诉记者:“可以肯定不存在任何医患的矛盾。”
依据病历,两位医生回忆说,王英生2011年8月因脑梗死发作在天津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发病后40多天转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于涛说,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病,因脑血管堵塞导致部分脑组织坏死。病历记载,当时,王英生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也就是俗称的“偏瘫”。在偏瘫病人中,他属于中等严重程度,肌力为3级,勉强能走路。
王英生住在10楼的针灸八区病房,这是被害医生康红千生前工作的地方,但当时两人没有医患关系。根据记录,王英生2011年9月23日入院,当年10月1日出院。而康红千早在2011年8月1日就因乳腺肿瘤外出就医,直到2012年3月1日才回到工作岗位。
在10楼的住院病人中,王英生是住院周期较短的一位。石江伟说,入院三四天后,王英生出现了一些“精神方面的症状”,有时他说同室的病友要杀他,有时则说邻居要害他,似乎产生了别人骂他、杀他的幻觉。
于涛、石江伟请来本院心身科的医生会诊,给王英生开了一些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于涛解释说,脑血管病的病变发生在脑组织,个别病人存在精神异常状况。遇到此类情况,他们的处理方式就是听从心身科医生的建议。
经过8天的针灸和药物治疗,王英生办理了出院手续。石江伟说,其间,医生与患者之间肯定没有纠纷,如果有,他们就不会对病人完全没有印象。他打比方说,就像司机记不得平时开车的状况,但会对车辆剐蹭的过程记忆深刻。
于涛说,自此之后王英生再也没有找过两位医生。
一年之后,王英生又来到这家医院,这次住的是心身科病房。但王英生在心身科病房只住了一天,医生建议他转到精神专科医院治疗。出院结论是:中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
没过多久,2012年10月14日,王英生又回到这家医院,成了康红千的门诊病人。他在14日和18日看过两次门诊,接受过一次针灸治疗,挂号费和治疗费总计67元。像往常一样,在康红千这两次行医过程中,没有同事见到她与病人之间发生过口角。
康红千医生的最后时刻
石江伟印象中的康红千是常常微笑的。他记得,康红千曾对年轻医生说过,医疗的服务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是人们最珍惜、最重视的财富,我们作为医生应该牢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永远将患者放在第一位。
康红千指导过的学生胡晓晴也记得,有时遇到不讲理的患者,他们都替老师感到委屈,但老师安慰他们说:“没事儿,做人要换位思考,病人都生病了,心情不好也是正常的。”
就在遇害3天前,康红千接诊了一位小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应该住院治疗。她联系了几个病区均无床位,最终她找到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同事马涛,用“几乎恳求”的语气请马涛帮忙找一张病床。当马涛费尽周折安排患者住院,她一个劲儿向马涛道谢。
2012年11月29日上午,康红千的病人排得很满,以至于没法到食堂吃午饭――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闻名遐迩的针灸科,这是常有的事。到了中午,医生高淑红如往常一样去食堂,路过第十四诊室门口,习惯性地向里望了一眼,见到诊室里“挤满了病人和家属”,康红千正在给病人治疗。这让高淑红有点担心康红千还没从癌症治疗中恢复的身体。但高淑红没有想到,这是两人的诀别。
另一位医生谷巍也是在午饭时分,见到康红千趴在办公桌上写病历。遇害前不到半个小时,康红千跟一位同事谈论过大学生就业问题。她的女儿小白在一所名牌大学就读,她挂念女儿将来的出路。相熟的同事知道,康红千的父母、公婆年事已高,丈夫也做过手术,她瘦小的身躯上压着很重的生活担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