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入史传探究
诗入史传探究
【摘要】史传文学是兼具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文学,既重视史实的真实记录,也追求文学的审美情志。诗歌作为抒情表意的重要文学形式,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文学体裁”。诗歌进入史传文学无疑为其“文学性”增添了一抹色彩,是丰富史传内容和情感的“有意味的形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将以《史记》等史传为例,对史传中诗歌的种类、出现原因、特征和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诗入史传”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诗歌史传文学诗入史传
一、入史传诗歌的种类
(一)传中人物所作诗歌
1.例子
以《史记》为例,这部传记中记载的人物所作的诗歌许多脍炙人口,比如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垓下歌》中“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句成为千古绝唱,项羽将自己的一腔悲愤痛惋和男儿柔情在这短短的七个字诗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将刘邦功成名就后归故里的自豪感和心中感慨充分地体现出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则将他身居高位的忧虑和危机感充分表达,几句话勾勒出了平民出身帝王的典型心态。
2.作用
史传中引用当事人所作诗歌,是作者最直观地向读者展现史传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所处情景心境的途径。传中人物所作诗歌作为第一手史料,它们以特殊的文学形式,在寥寥数句的第一人称叙述中全方面展现人物和故事。
(二)民间歌谣
1.种类
(1)时政歌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载了《淮南王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歌谣以比兴手法,和谐、?[丽、形象的语言,借布和粟两种事物托情,生动勾勒出皇家骨肉相残之情状。大权在手的皇帝与同父同母的兄弟水火不相容,为权力而自相残杀,这情形令老百姓心战胆寒,有感而生的他们唱出了千古不朽的歌谣。
(2)儿歌
童谣儿歌一般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易于传播,直观地表现了时代背景。部分儿歌也包含了时政歌的特征,表达了当时人们对时政的看法以及对政治人物的歌颂和批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用于史传文学中不仅可以活跃文风,也可对记叙的史实起照应作用。
2.作用
(1)以谣证事
史传中引用民间歌谣的最大的作用是“以谣证事”。史传记叙者一般是以史家、文人的角度去看待和记录,而民谣客观性和真实性是史传文学的基本特征,对于史料真实性的要求较高。史传中引用民间歌谣,可以起以歌谣印证记叙的史诗,增强史传记叙真实性的说服力。
(2)评论或预言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朝初年的一首童谣――“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指的是胡人,却没想到指的是自己的儿子胡亥。最后人算不如天算,预言成真,秦朝二世而亡。这首童谣在《史记》中的引用使其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同时体现了史家立场――秦朝灭亡是历史之必然。由此例子可以看出,史传中引用民谣进行对史事的预言或评论,可以充实叙述的内容,使描写形式多元化,增添别样的色彩,引发读者的兴趣。
(三)引用
1.传中人物引用
例如在《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中,东方朔引用了《诗经》中诗句――“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心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东方朔引用诗句,将临终前对武帝勿听信谗言殷切的盼望生动地展现出来,《诗经》中固有的比兴用法使史传中人物的心境在寥寥几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史传作者引用
例如《史记?孔子世家》中引用了《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就是司马迁赞颂孔子的品行才学像高山一般令人仰视,他的所作所为已成为是人的行为标准。史传作者引用《诗经》中诗句,是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史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简洁明了地叙事,例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寥寥八个字就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读者感受到孔子品行之高。
二、入史传诗歌的出现原因
(一)文学性之必然
“诗入史传”是文学自觉的表现。史传文学不是对史实生硬呆板地复制,而是用文学的形式将史实生动地阐述出来。用多种形式展现历史,会使叙述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诗歌表意的优点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高度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特别是民谣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富有感染力的优点使得相比呆板地叙述,适当地加入诗歌成为为史传文学增添生命力的捷径,是史传文学文学性的体现。
(三)主观立场、态度表达的需要
虽然史传文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容撼动,但单纯对史实进行的复制性叙述是缺乏灵魂和情感的,史传的记叙可以看出史家的主观立场和态度。诗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