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绿色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行合一绿色实践

知行合一绿色实践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贵州知行合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后发赶超,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   初夏时节,赤水河旅游公路慢行线上骑行的游客往来不息。放眼望去,沿线的绿化带上,花繁叶茂、红绿相间,与秀美的自然风光辉映成趣。   “现在体会到,保护好了生态,还真能当饭吃。”习水县土城镇党委书记黄勤说,“为保护赤水河,位于赤水河沿岸的土城‘付出’不少,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能建、乱排更不行。如今河岸变美、河水变净,保护给了发展底气,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像赤水河一样,穿行于贵州大地,山水相依、景美人安的场景随处可见。“绿色发展、知行合一”,贵州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理念。   懂“绿”彰显生态自觉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既是中央对贵州的殷切期盼,也是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2013年7月,首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鼓励贵州以生态文明作引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2015年6月18日,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殷殷嘱托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2012年,贵州提出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既提速发展,又保住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蓝天常现,并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同步小康创建的核心指标之一;2014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批复《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成为继福建之后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省份。   始终如一的生态实践,让贵州在“十二五”期间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态“答卷”――   森林覆盖率超过50%;完成营造林2161万亩,治理石漠化82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1万平方公里;淘汰落后产能3080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高于90%;草海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获国家批复;赤水河、乌江、清水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为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借鉴国内外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实践、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以来,贵州连续4年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到2013年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连续多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倡导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理念,已逐渐成为贵州民众的自觉行动。   从2015年开始,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四大班子领导带头上山植树已成惯例。而在民间,也涌现出大批自觉绿化家乡、保护生态的典型。   锦屏县敦寨镇龙池村村民吴子书、龙桃花夫妇从1981年就参与春蕾林场的营造林,积极投身“6年消灭荒山、10年绿化锦屏”的造林热潮;印江自治县高石砍林场,86岁的罗运仙44年造林、护林,林场森林从3000亩扩建至1.2万亩,儿孙多次要接她到山下居住,老人说:“我选择了护林,就要坚守一辈子!”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说,要更加懂得“绿”,更加爱护“绿”,更加自觉地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和“知行合一”的准则,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生态底线,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   护“绿”体现责任担当   贵州有着良好的生态基础,但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损害后难以恢复。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倍爱“绿”护“绿”,则体现贵州呵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担当。   2015年初,贵州正式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根据计划,到2017年,贵州将完成造林绿化任务91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300万亩,辐射带动1200万亩,古树大树保护率达到100%;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林业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贵州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一边是给自然添“绿”,一边则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位于大方县境内的格里河,是赤水河上游主要支流,曾经因为无人管理,成为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河”。   2014年,沿河23个村联合成立了格里河流域生态管理专业合作社,把格里河流域上游62公里划分为23段,由23名村支书和4名村民担任“河长”。   27位“河长”每天巡查河面,做义务讲解员,宣传生态环境建设理念。每个村庄都在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