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pH值条件下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对微藻絮凝富集影响
不同pH值条件下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对微藻絮凝富集的影响
摘要:在不同pH值条件下,研究壳聚糖衍生物对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 Tseng,Chen et Zhang)、小球藻(Chloreiia spp.) 絮凝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浓度为30 mg/L以上的壳寡糖、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对2种藻类具有显著的促沉降效应,在pH值大于7的碱性溶液中沉降效应明显提高。说明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可以用于微藻的大规模采收。
关键词:壳寡糖;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微藻;絮凝富集
中图分类号: S96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90-02
海洋、江河、湖泊中数量庞大的微藻是重要的生态类群,参与地球的碳氧循环,一些微藻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矿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功能食品开发等领域[1]。微藻个体大小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通过吸收水中的无机盐进行大量繁殖。有研究表明,微藻的采收成本占其养殖成本的20%~30%[2]。电场絮凝、超声波等物理方法以及游离阳离子等化学方法被广泛用于微藻采收的预处理[3]。受场地及设备条件限制,研究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hitooligosaccharde,COS)作为重要的直链高分子聚合物,据有电中和絮凝与吸附絮凝的双重作用[4]。但因其水不(低)溶性,限制了其在微藻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5]。本研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研究壳聚糖衍生物对微藻富集的影响,旨在为开发利用微藻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壳寡糖 参照杨宇民等的方法[5]制备壳寡糖。壳聚糖脱乙酰度90.5%,购自江苏省南通市兴成生化厂。称取 20 g 壳聚糖放入1 L三颈瓶中,加入400 mL 2%双氧水溶液,40~50 ℃下搅拌反应2 h,反应停止后在布氏漏斗上抽滤;将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馏,浓缩到一定程度后,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析出白色沉淀,过滤;将沉淀用尽可能少的水溶解,再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过滤。重复操作3次,将沉淀用红外线快速干燥器烘干,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保存。
1.1.2 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water solubl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WSLC) 参照杨宇民等的方法[5]制备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将10 g壳聚糖与60 mL 20%磷酸放入三颈瓶中,控制温度为80~90 ℃,搅拌反应2 h后,加入乙醇 50 mL,搅拌回流2 h,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3次,烘干,得白色粉末,溶于水。
1.2 方法
1.2.1 微藻培养 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 Tseng,Chen et Zhang)、小球藻(Chloreiia spp.)取自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参照陈明耀的方法[6]配制培养基。
1.2.2 沉降处理 将藻液稀释至适宜浓度,取500 mL 藻液置于800 mL 烧杯中,置于搅拌器下,加一定体积的100 mg/L壳聚糖衍生物母液,以250 r/min搅拌1 min,再加入一定体积的5 mol/L HCl或5 mol/L NaOH调节溶液pH值,继续搅拌 1 min,再以50 r/min 慢速搅拌10 min,静置沉淀0.5 h,于烧杯底部上方约1/3处取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壳聚糖衍生物对绿色巴夫藻、小球藻絮凝富集的影响
控制绿色巴夫藻与小球藻培养液中壳聚糖衍生物COS、WSLC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mg/L,以50 r/min 慢速搅拌10 min,静置沉淀0.5 h后,于烧杯底部上方约1/3处取样进行密度测定。当COS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mg/L时,绿色巴夫藻的密度分别为2.7×105、3.6×105、28.9×105、58.3×105、385.2×105、413.3×105个/mL,小球藻的密度分别为3.2×105、6.3×105、41.3×105、278.4×105、625.5×105、879.7×105个/mL(图1)。当WSLC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mg/L时,绿色巴夫藻密度分别为4.1×105、7.2×105、47.6×105、63.3×105、318.1×105、598.0×105个/mL,小球藻的密度分别为6.9×105、17.2×105、48.1×105、189.2×105、560.4×105、743.4×105个/mL(图2)。由此可知,当COS、WSLC浓度大于30 mg/L时,对绿色巴夫藻、小球藻均有明显的促沉降效果,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