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像意义

群像意义   【摘要】 筇竹寺五百罗汉像是雕塑家在群像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群像并不一定非要有庞大的数量,而是多个个体形象能够融合在一个整体当中;由个体间的互动组成一个或多个组群,并且可以作为整体而存在。这就必然要求整体作品有主次之分,而非简单的排列。正因如此,筇竹寺五百罗汉像便打破了寺院中五百罗汉像简单排列的千年传统,这便使得筇竹寺五百罗汉像在五百罗汉像塑造的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对筇竹寺五百罗汉像的考察研究中,可以揭示雕塑家群像观念的形成及其意义。   【关键词】 筇竹寺;黎广修;五百罗汉像;整体;群像   [中图分类号]J31 [文献标识码]A   晚清,1891年,一位雕塑家完成了自己在云南的创作,准备返回四川老家。临行前,油然而生的不舍之情与常挂于心头的归乡之念,一齐拉扯着他。一幅幅被时光雕琢、早已镶嵌在他的记忆中的画面,轮番在他的脑海中呈现。回想自己当初携弟子不远千里、越崇山峻岭赶来这里,不觉中已是八年前的往事了。八年里,他往来于玉案山上下,居于幽静禅林,与参天古树为伴,与大德高僧为友。晨钟暮鼓间八年光景转瞬即逝,制作雕塑时遗留在身上的泥土、为雕塑着色时沾染在手上的色彩,它们还没来得及被玉案山的清泉所洗涤,苍老的雕塑家便走到了自己的作品前,凝视它们如回望自己逝去的岁月。许久后,一丝难以捕捉的微笑在他的脸上一闪而过。友人的召唤打破了这份宁静。雕塑家随即被邀至古刹的客堂,这是多年来他与友人谈禅论道的地方,而今却成了道别之所。为表达彼时的思绪,雕塑家挥笔落墨,一幅水墨山水出现在客堂的墙壁之上。画中山水交映,一片淡然空寂之境,渔翁泰然,孤帆渐远,旅人惆怅。以此画赠与友人。落款:德生弟,黎广修。   黎广修,字德生,四川合州云门(今重庆合川县云门镇)人。《合川县志》记载,黎广修(1815―?)幼年读书学画,后随其父精学塑像。成年后,能书善画,尤精雕塑,为当时四川著名的民间雕塑艺术大师。1883年,68岁的黎广修应时任筇竹寺住持的梦佛大和尚之邀前往云南昆明,他的任务是完成筇竹寺五百罗汉塑像的创作。黎广修师徒合力,历时八年,终成经典之作。   一、五百罗汉群像   筇竹寺坐西向东,进入山门便是天王殿,然后是大雄宝殿。在天王殿两侧,南有天台来阁、北有梵音阁,两阁是罗汉像的“居所”,另在大雄宝殿内的三世佛的南北两侧也都有罗汉像。以上罗汉像皆出自黎广修师徒之手,这便是著名的筇竹寺“五百罗汉”。   天台来阁与梵音阁,两阁均为三间,其正门皆设在中央一间且都向西开,即朝向大雄宝殿。进入天台来阁,阁门两侧分别塑有罗汉像一尊,迎面正对供奉孔雀明王,其上塑有罗汉像六尊,两侧分别塑有两层罗汉像,每层12尊,共48尊。左右两间根据阁内结构又为充分利用阁内的空间,罗汉像在墙体上的布局有一、二、三层不等,每间76尊。加上从阁外橱窗可见的10尊罗汉像,天台来阁共有罗汉像218尊。梵音阁罗汉布局与天台来阁基本一致,只是在迎面正对供奉的千手观音之上的罗汉像为5尊,比天台来阁中少了1尊,所以梵音阁的罗汉像为217尊。大雄宝殿内的三世佛两侧各塑有罗汉像34尊,即共68尊罗汉像塑于大雄宝殿内,加之在天台来阁与梵音阁的罗汉像,还不止500尊罗汉像。   筇竹寺的五百罗汉像虽名声远播,但是却并没有像其他供奉五百罗汉的寺院那样,设有独立的罗汉堂予以安置。独立的罗汉堂因有足够的空间,便可以将众多罗汉像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布局;每尊罗汉像都要均匀的占用空间;众罗汉像间的间距也需要精准的测算,以便众多罗汉像进行整齐的排列。与宽敞的罗汉堂相比,筇竹寺五百罗汉像的“居所”就显得简陋了,仅天台来阁与梵音阁就聚集了400多尊罗汉像,多少会显得有些拥挤。要想对天台来阁和梵音阁中的罗汉像进行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布局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必须让两阁的立体空间得到利用,所以两阁中的罗汉像多至可上下排成三行;因黎广修师徒所塑的罗汉像追求肢体语言的丰富,常常是弓腰、伸手、抬腿或手持器物,所以每尊罗汉像所占用的空间也不能等同;又因黎广修师徒有意对罗汉像进行世俗化的还原,所以所制的罗汉像往往是两三尊为一组,以形成一种生活化的场景,于是众罗汉像之间的间距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总之,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天台来阁与梵音阁中的400多尊罗汉像绝对算不上是排列整齐。但是尽管如此,观看者还是会得到一份因错落有致而达到在视觉上和谐的感觉,即不整齐但有序。原因在于黎广修师徒在制作这些罗汉像时始终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尽管每个罗汉像体量的大小、肢体动作的幅度、罗汉形象表情的张力等等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却可以在人的视觉整合中达到乱中取静的效果,这有赖于在整体中讲究众多个体轻重缓急的分布,以及对节奏感的把握。从而最终达到风格统一、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尤其在塑于大雄宝殿三世佛两侧罗汉像,南北两侧各34尊罗汉像毫无破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