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祖堂集文献学价值
祖堂集文献学价值
摘要:《祖堂集》是继《宝林传》、《续宝林传》之后,又一部十分宝贵的早期南宗禅史籍,其文献价值难以估量。文章分别从文献辑佚、提供新说、文本校勘、文字宝典等四个方面对《祖堂集》的文献价值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祖堂集;文献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09)03-0011-08
《祖堂集》是继《宝林传》、《续宝林传》之后,又一部十分宝贵的早期南宗禅史籍。说它宝贵,“不只因为它内涵的材料,比《宝林传》完整,规模大和容量大;也不只因为它在中国失传千载,今又失而复得,重新流播于故土;更因为它早于对后世禅宗影响较大的《景德传灯录》半个多世纪。尤其本集编者以严谨的史家实录的态度撰写此书,多以碑文传记为据。所依何碑,作者在不少传记之末加以明示;而凡‘未睹行状’、‘未见实录’者,又不忘在文首予以说明。这种以碑为准、尊重实录的写作风格,使得它所存禅宗资料具有很高的可信性;而不像后世有些灯录为法统问题争执,不惜篡改法系,捏造事实。” 加之,《祖堂集》刊刻精良,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诸圣异言”、“群英散说”(《海东新开印版前记》)的“原样呈现”。其文献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一)文献辑佚
《祖堂集》中保存了许多今已失传或他书未详的文献资料。失传的,如其中作者在当时看到的一些公文和碑文,像下面两则疏、判――
《抚州李太傅请师疏》:
伏以法眼髻珠,微妙乃明于佛日;心灯祖印,传来别在于人间。得之者瓦砾成金,悟之者醍醐灌顶。一乘良玉,叮咛来自于双林;六祖传衣,血脉广流于百代。只将烦恼,便证菩提,讵可智知,良难拟议。先?\山大师,以水中之月,物外谈四十余年。百千徒众,日东者沧溟浩渺,岱北者?t??齐攀。四远参寻,一言道断。今则光流异地,月照别天。故?\岭之萧条,望连云之霞盖。长老和尚,玄珠自晓。慧剑方新,能令滋想之源,便证真如之地。愿将法雨,普润人天,冀凭最胜之缘,上荐皇王之福。幸徒众请,勿阻人心。谨疏。(卷12《后?\山和尚》)
《刺史李万卷李公判》云:
伏以三乘至教,一藏严持。所载文词,唯穷佛性。事能幽现,理实通玄。统三教之根源,作群迷之依仰。既有辞亲弃俗,被褐讲经。经有明文,疏无不尽。自是智辩不到,谬判三身。体解不圆,滥转八识,将智辩智,狂用功夫。将文执文,岂非大错?况师乃深穷肇论,洞达维摩。肇有“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大士有“菩提是障,能障诸愿”。此之两教,既非谬词,且师辩菩提之路,尚未分明;郁郁黄花,争能见性?如斯之见,何用讲经?高座宣扬,欺他中下,何不自玄究竟?擅骋愚聪,抱垢问禅,发言不谛,尊宿垂念,触目相呈,理既共通,何不自会?只如三个,何异法身?师鉴了能略无般若,何不顿惺?便见无生假相菩提,空有名字,信有法身,只共一源,改换形仪,凡心自乱,真心了了,无字无名,见性惺惺,何言何说?如师只问菩提之处,将言对敌,埋没达摩来踪。若领寂嘿为宗,维摩一生受屈。师岂不见,肇有四不迁之义,生有六不空之谈?乃知触目之义,不干智慧,不迁之理,永在恒沙,体似??璃,色如啐啄,随其大小,好丑何安?即色即空,将何言对?奇哉空门,弟子不会色空,却置状词,投公断理,只如儒教,尚有不出户而知一切事,不窥窗而知天下明。知之为知,知之不知为知,俱归智也。辩智之义,尚以如斯,学佛之人,何迷佛性?见师之貌,举意昂藏,将为业蕴无生,道弘大觉。及乎动用,全是凡情。词状但有诽谤之言,出口全乖声闻之行。再三奉劝,且自思惟。知识不屈于学徒,真如岂随于言句?真见无像,其像分明。实听无声,其声不绝。洞达如之,莫非一切。师之不肯,再把状来。忽以公穷,必无好事。聊申一判,略表玄猷。不出词锋,安能辩正?但执此判,将归寺中,集众声钟,诠谛真实。汝若不信,再将状来,若也定实,便自礼佛一百拜。仍更具威仪,往彼礼问知识。造罪忏悔,众罪如霜露。慧日忽顿,消前罪去。(卷15《归宗和尚》)
这两则疏、判,就因其失传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至于失传的碑文就更多。像卷5《三平和尚》章吏部侍郎王讽所制塔铭,同卷《德山和尚》章沙门元会撰碑,卷6《石霜和尚》章孙握撰碑,卷10《玄沙和尚》章林澄所制碑文,卷14《章敬和尚》章长沙贾岛撰碑铭,卷15《大梅和尚》章江?拗票?,同卷《汾州和尚》章杨?U撰碑文,卷17《正原和尚》章省邢?u碑文等等,都现已不存。这些失传的材料不仅有助于文献辑佚,也大益于我们考行录、知本事。如据贾岛碑铭,可以敲实章敬和尚的卒年,即是一例。
失载的颂诗偈赞也有不少。有学者曾撰文为《全唐诗补编》“掇拾了佚诗22首” 。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如卷4《丹霞和尚》章载其《孤寂吟》、《骊龙珠吟》、《玩珠吟》、《弄珠吟》等好多诗颂,《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