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禅宗交流中画僧牧溪研究
中日禅宗交流中的画僧牧溪研究
1 “画道大恩人”――牧溪
南宋时期,中国水墨画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的交流大量被传入日本,随着禅宗的发展,特别是禅宗风格的水墨画在日本开始广泛流行。当时在日本流传的中国绘画多数是以夏??、梁楷、马远、牧溪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亦或是禅僧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影响着包括同时期的镰仓时代以及后来的室町时期的整个日本中世文化,对于中世文化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水墨画开始盛行到达到顶峰的室町时期,甚至安土桃山时期,以这些人物的作品为首的中国宋元水墨画所起的作用都贯穿始终,被广泛研习。特别是被日本人视作“画道大恩人”的牧溪法常的影响力已是有目共睹。牧溪是中国四川籍僧人,后为江浙径山寺蜀僧无准师范法嗣。擅长水墨画,其画作尤其在日本受到了最高的评价,被广泛的流传、收藏,得到了日本画坛的高度接受和借鉴,对于日本水墨画风潮的引起、日本水墨画风格的形成起着典范式的作用。日本五岛美术馆牧溪画展览会之际,小川充裕先生的演讲中提到,牧溪确实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大画家。从禅宗绘画题材中传统的道释画障屏,到花卉杂画长卷,再到宋代至清代中期一贯作为水墨画中心的山水画,牧溪画作题材全面,技法卓越。不仅是牧溪所在的宋末元初,乃至整个中国绘画史,他都可以被称作大画家。现在需要强调的并不是牧溪在日本被称颂为画道大恩人,而是对在中国绘画史中不可或缺的本质性的历史地位的新认识......。但是就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从中国文献记载方面来看,在故土的中国,他得到的评价却非常普通,即便是出现在文献资料、画论中,也多是寥寥数语的介绍而已。
2 牧溪主要作品及在日本的影响
本节从影响较大的牧溪画中选出《猿图》和《潇湘八景》简要论述。
2.1 《猿图》
《猿图》中,一对母子猿相互依偎坐在干枯又苍劲的松树枝上,向前定定地凝视着远方。本图以对角线的构图方式,将中心集中在中央的母子猿上。用浓墨擦画出浓密又显蓬松的猿毛,飞白的部分显出猿毛的硬质。猿的脸部留白,集中的五官则用浓墨点画,浓黑的双眼向前凝视,尽显了猿形象逼真的神情和姿态。同时,用飞白的画法画出从右下方向左上方延伸的枯松枝干部和松叶的苍劲,也打破了画面整体的单调。牧溪的《猿图》在日本画坛享誉颇高,“牧溪猿”成为了许多画家描绘猿的范本。特别是活跃于安土桃山时期的画家长谷川等伯,模仿牧溪的《猿图》作出《枯木猿猴图》。行武田恒夫所编的《原色日本的美术》中对于《枯木猿猴图》有这样评述:
一只猿猴在冬季干枯的树枝上嬉戏。草笔简画的粗枝干作为对角线斜于图中,一端添了几笔竹叶......私淑于牧溪、试图掌握真正的水墨画技法的等伯,可以说通过本图完完全全地展示出了他的成果。
关于等伯的另一幅猿图《猿猴捉月图》也得到了类似评述:
等伯从大和绘出发,学习雪舟,后来着手学习宋元水墨画,特别是模仿学习牧溪,等伯在着色画方面也极具匠心,以精湛的画技描绘了智积障屏画等,但是,其真正的绘画本领还是见于水墨画之中。
除等伯之外,“牧溪猿”的追随者还有安土桃山时代将军家的御用画师、当时画坛主流狩野派的画家。作为将军家御用画师,能够直接接触将军所藏的书画艺术品,狩野派的画题中有许多与“牧溪猿”相通的作品也不足为怪。本文对于狩野派的猿图不作列举。总之,“牧溪猿”出现之前的日本绘画中,关于猿的画题并不多见,自牧溪的猿图被流传以来,各大画派开始效仿学习,猿图成为了日本水墨画中重要的一种题材。
2.2 《潇湘八景》
牧溪的《潇湘八景图》现存日本仅有七幅,即:远浦归帆图?烟寺晚钟图?渔村夕照图?平沙落雁图?江天暮雪图?洞庭秋月图?潇湘夜雨图。牧溪的潇湘八景图均为纸本墨画,巧妙地利用水墨的浓淡也余白的技法,以柔和的笔法描绘了潇湘地区景象。少用线描、多用水墨余白,将潇湘地区云雾缭绕、水汽蒸腾的景象印于纸上。随笔点墨而成的渔船、雁影、树枝、屋脊,仿佛在江天一色中若隐若现。
整幅的潇湘八景,都体现着一种“枯淡山野”的深远意境,透视着玄幻朦胧的神秘之感。这种审美情趣正为纤细敏感的日本人接受。所以在潇湘八景图传入日本后,被众多日本画家模仿描绘。如当时狩野派的狩野荣川院也同样绘制了纸本墨画的潇湘八景图,现今藏于东京根津美术馆。潇湘八景被追求的并不只是“枯淡山野”的风景,更是描绘这种风景所用的“余白”技巧。特别是长谷川等伯绘制的被视为国宝水墨画的《松林图屏风》,虽未涉及潇湘八景所绘景物,但是被认为模仿牧溪的潇湘八景图技法,在画面中大量留有余白,以简洁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将轻雾弥漫的幽深松林景象呈现出来。
无论是史料的记载频率,还是记录者对于画作的高下评判,还是画作被模仿的广泛程度,在日本水墨画隆盛的室町时期甚至包括镰仓时期和安土桃山时期在内的中世,牧溪所占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均可见一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