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协商思想实践及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协商思想实践及启示

中国古代协商思想的实践及启示   协商民主的概念来源于西方,但是协商的实践在中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尧舜禹到后来春秋战国以后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很多朝代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协商。这些协商实践为我们当今发展协商民主奠定了实践基础,也启示着当代社会。   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时明确指出,协商民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这一科学界定,强调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前提是党的领导,基本形式是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协商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遵循原则就是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所有人的民主。就是在某种平台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共识。二是平等自由的民主。其一政治地位要平等。就是不管是政府官员也好,还是普通老百姓也好,都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受领导的意志左右。其二经济地位要平等。就是说不管是老板,还是农民工,大家也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三是全程参与式民主。参与,首先可以是全范围的参与,有点像直接民主,比如十个人的事情我们十个人一起来谈,这是一种全部主体的参与形式。还有一种是开放性或者随机性的,比如政府的听证、政策咨询和政策的公示,社会公众都可以发表意见,这种谈可能就是单向性或随机性的,但最后取决于我们的决策者,这个决策者也有可能是一个,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表达的过程和参与的过程。还有一种是代表性的参与,比如说我们一个村搞的村民议事会,它先由各组选出几个代表,代表这个组的组民到村民议事会上来讨论村里的各种事物,这个又跟代议制有点类似,但又不同于代议制。代议制,比如像我们的人大,它是靠投票来决定,而我们的代表性参与协商,它是公民来讨论协商问题,而不是来投票。而且不管是哪种参与,都必须是全程的参与,即不光是投票可以参与,在决策之前,可以参与,决策之中,可以参与,决策之后,还可以继续参与。这才是全程式的参与。   中国古代的协商思想的实践   中国古代协商思想实践至少可以追溯至尧舜禹时期,然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这个时期,虽然在国家体制上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体制,但是在体制内,比如君臣之间等等都还是有一定的协商形式存在。具体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反映古代的协商思想实践。   尧舜禹时期的协商实践   在尧、舜、禹时期,还没有成文的制度规范,但是在部落遇到重大事情或者推选部落首领的时候,都会召开“四岳”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商量部落的重大事项。这在当时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规则与制度。比如在《尚书?舜典》中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意思就是说,第二年(明年)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到了尧的太庙,与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彻。中国原始社会后期,凡是举国大事,尧、舜都要召集“四岳”或“十二有牧”、“四岳群牧”开会,重大决策包括新领袖选拔,都须经这样的会议协商决定,实行的就是协商民主而非选举(票决)民主。像舜被推选为部落领袖,就是尧在“四岳”会议上经与酋长们协商推选出来的。这在《尚书?尧典》中有具体的记载。古代这种选拔领导人的方式跟大多跟“禅让制”相配套。   春秋战国时期的协商实践   儒家的协商思想实践。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潮涌现,这一时期对协商问题各家态度不一。法家拒绝以言谈为中心的政治,主张强制和刑罚。纵横家则投机取巧地运用协商去说服甚至是欺骗他人。儒家则提倡一种中庸的协商理论:它认为,社会需要以言谈为中心的政治,提倡实施“仁政”,认为广开言路是实施仁政必不可少的前提,视君臣为一体,贤臣的谏诤辅佐可以补君王之短。如《论语》曾记载到: 定公问: “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孔子曰: “言不可以若是几也?”曰: “一言可以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几也。”但实际上权威性的纪律或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这种中庸理论下,儒家出现了很多受人尊敬孔子式的圣人。比如郑国政治家子产。其中《左传》中有关于他执政时期的一段记载: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其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遂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乐之也。”这一论述,实际上是要求当局者要倾听民众呼声,发扬民意,以协商的方式作为消弭社会不满情绪进而预防社会动荡的政治机制。   稷下学宫的议政制度。据史料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