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痤疮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痤疮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疗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1..02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WANG Cheng-jun, FENG y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xi Xianyang712000,China)   学术性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损容性。好发于青少年,近年来也发生于中年人和儿童,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痤疮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心理健康,对于痤疮的治疗中医有其独特的疗法。   1 痤疮病因病机   中医称为“肺风粉刺”“面疱”等,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疾病。它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肺经风热、肺经血热、肺胃蕴热、阴虚火旺等。   2 临床治法   2.1 内治法   内治法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痤疮可以分为: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痰湿凝结证;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以不同的中药疗法。   2.1.1 肺经风热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面部白头、黑头粉刺居多,皮色略红,皮肤略痒伴有红色丘疹及丘疹上有白色脓头。此证主要以清肺泄热为;苗建章等[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由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等药物组成的枇杷清肺饮治疗;黄莺从肺论治痤疮,运用三皮消痤汤对肺经风热型痤疮进行临床治疗[2],都取得良好的疗效。郭潋等[3]采用由生地、玄参、麦冬、丹参等药物组成的清肺除刺方剂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百分之百,口服丹参酮胶囊的患者有效率为百分之三十六。王自立根据“肺主皮毛”的理论,临床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用多皮饮以达“以皮走皮”之意[4]。焦海芳等[5]以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川芎等药物组成桃红四物汤为主方治疗以白头粉刺为主的患者,疗效也非常可观。   2.1.2 湿热蕴结证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周和下颌处皮疹较多,红肿热痛。此型治疗上主要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6]。居永进以黄芩、黄连、茵陈、虎杖、栀子、山豆根等燥湿清热散结药物组成消痤饮,以其为基础方再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进行加减。如结节硬者,加夏枯草、海藻软坚散结;皮肤出油重者加生山楂以消脂;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加减[7],疗效颇为可观。黄莺认为脾胃运化功能直接影响到皮脂腺功能,宜从运脾和胃为其治法,选三仁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偏于脾胃湿热的患者;临床上也有使用以五味消毒饮和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为主的治疗湿热并重为主的痤疮。   2.1.3 痰湿凝结证   表现为患者面部囊肿、结节为主,皮色不红或略红食欲不佳、精神差。根据患者临床特征给予化痰利湿、清热散结、运脾和胃之治法。由黄连、金银花、夏枯草、海藻等消肿散结、清热燥湿等药物治疗此型痤疮,疗效可观[8]。焦海芳等以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囊肿结节明显的患者,疗效也比较显著。肝气郁结型痤疮可用采用疏肝理气、清热散结之法如逍遥撒[9]。对于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10];另一种可采用周林冲自拟的清上温下汤治疗[11]。   2.2 针灸疗法   王薇等[16]在消毒后用毫针对较大的脓疱、丘疹、黑头粉刺在其周围进行点刺,用棉签把其分泌物挤出。郭奕妤等[17]对痤疮皮疹中心处用火针进行点刺,深度一般不超过3毫米,然后用棉签挤压,把化脓的分泌物挤出,治疗疗效也非常可观。关晓蕾[18]对于面部痤疮患者采用面部走罐法,然后在其周围进行点刺,在足三里穴进行毫针泄法,进行大椎放血,疗效显著。还可以用体针疗法:取双侧太渊、曲池、合谷、三阴交、足三里为主血;脾胃湿热型加内庭、尺泽、耳尖:肝郁气滞型加太冲、中级;心脾两虚型加神门;胃肠湿热型加阴陵泉;血瘀痰凝加丰隆、血海、膈腧;生于面颈部用内庭;上胸配尺泽、上背部配肩井性提插泄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疗效也特别显著。   3 讨 论   西医治疗痤疮主要是予以消炎抗菌等治疗,用药多以消炎药为主,如罗红霉素等。外用药予以维A酸类,方法单一。但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多种多样,且疗效令人满意,中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分为不同的证型。不同的证型给与不同的方药。中医还有自己独特的外治方法;有中药单纯的洗剂、用一些苦寒清热的药制成中药面膜;针灸治疗寻常性痤疮是中医一项特色包括梅花针叩刺、点刺放血、拔罐、围刺阿是穴等都有意想不到的疗效。中医治疗痤疮有其独特的疗法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求。   参考文献   [1] 苗建章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