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元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对繁殖性能影响
二元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摘要:选取福建某猪场149头2~3胎长大的二元母猪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背膘仪测定其在1个繁殖周期内断奶、配种及产前3个生理阶段的背膘厚度,分析不同阶段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断奶和配种阶段背膘厚度在16~19 mm时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最高及窝质量最大,断奶母猪背膘厚度在13~15 mm的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产前母猪背膘厚度在21~24 mm时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最高及窝质量最大,不同阶段母猪背膘过肥和过瘦都会影响繁殖性能。
关键词:长大母猪;不同阶段;背膘厚度;繁殖性能
中图分类号: S828.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2-0272-02
收稿日期:2015-10-09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编号:JA15500);龙岩学院百名青年教师攀登项目(编号:LQ2014008);龙岩学院博士启动基金(编号:LB2013012)。
作者简介:张茂(1985―),男,云南大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研究。E-mail:zm18email@163.com。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母猪繁殖性能为猪场重要的经济指标[1-2],如何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一直是生产者追求的目标。在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中,母猪不同生理阶段的体况对繁殖性能影响很大,膘情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背膘厚度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时期膘情反映母猪不同时期的营养水平及体能储备,由于营养状况很难测定,所以选择较为容易测定的背膘作为测定指标,是母猪繁殖性能良好的预测指标[3-5]。生产中常用目测法对母猪体况进行评估,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预测,但存在一定误差,目前用超声波测定背膘厚度广泛应用于猪遗传改良,操作简单、易于测量,能够对猪背膘厚度进行精确测定。本试验选择目前较为普遍的长大二元母猪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并记录了同1个繁殖周期母猪断奶、配种、上产床前的背膘厚度及变化情况,分析不同阶段背膘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取福建某猪场2014年149头2~3胎的长大二元母猪作为试验对象,在同1个繁殖周期内测定母猪21 d断奶、配种前(发情静立反射的当天)及分娩前5 d上产床3个时期的背膘厚度,并记录母猪的产仔情况,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窝重、初生均体质量等。
1.2测定方法
用美国运高(Renco)背膘仪测定母猪断奶后、配种当天、分娩前5 d上产床的背膘厚度。具体方法:选定待测母猪,在左侧最后肋骨处(P2点)距背中线大约5 cm处将毛剪干净,猪体脏时用水及毛巾擦洗干净,在剪毛处和探头上涂耦合剂,使探头与剪毛处亲密接触,不留空隙,调节好背膘仪,待背膘仪显示读数稳定后,读出背膘厚度数据。
1.3统计分析
收集的数据先用Excel 2003进行准备,然后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母猪断奶背膘厚对发情间隔及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Ⅱ组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最短,为(591±1.94) d,发情间隔时间最长为Ⅳ组,为(8.23±6.36) d,但4个背膘组断奶至发情间隔差异均不显著(P0.05);断奶母猪背膘厚Ⅰ组的总产仔数最低,为(8.36±233)头,显著低于断奶背膘厚度Ⅱ组、Ⅲ组(P0.05),背膘厚度Ⅲ组的总产仔数最高为(13.40±2.72)头,显著高于其他背膘厚度组的总产仔数(P0.05);背膘厚度Ⅰ组的产活仔数显著低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窝质量最高为背膘厚度Ⅲ组,为(16.03±3.14) kg,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初生均质量最高为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1)。
2.2母猪配种前背膘厚度对当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背膘厚度Ⅲ组(16~19 mm)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质量最高,分别为(12.94±2.86) 头、(12.35±2.77) 头、(15.34±3.64) kg,均显著高于其他背膘厚度组(P0.05);4个不同背膘厚度组初生均质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2.3产前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4个背膘组中,背膘厚Ⅰ组(12~16 mm)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质量、初生均质量均最低,分别为(7.86±1.58) 头、(7.14±1.65) 头、(8.53±2.37) kg、(119±0.17) kg,其中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质量均显著[CM(25]低于其他背膘厚度组(P0.05);初生均质量方面最高为背膘厚度Ⅳ组,其次是背膘厚度Ⅱ组,均显著高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