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徽州家谱看女性经济活动及其特点.docVIP

从明清徽州家谱看女性经济活动及其特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明清徽州家谱看女性经济活动及其特点   摘 要:明清时期徽州女性在家庭、宗族的经济活动中,均有突出的表现,即便如此,她们在家庭和宗族的的经济地位还是处于劣势。本文以徽州家谱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层层的枷锁的束缚下,徽州未婚、已婚女性在家庭和家族中的的经济活动及其特点。   关键词:明清;徽州;家谱;女性;经济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8-0032-03   中国传统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社会,小农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态。在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对男女进行了严格的分工与定位――“男主外,女主内”。而徽州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男尊女卑思想严重,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整天被束缚在狭小的空间里,操持家务、侍奉丈夫与公婆,社会经济活动无从谈起。《休宁县志》记载:“自井邑田野,以至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其学所本,则一以郡先师朱子为归。凡六经传注、诸子百家之书,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也。是以朱子之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新安之士为然。”朱熹理学对徽州思想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存天理,灭人欲”、“夫为妻纲”等严重束缚着女性的手脚,其家庭和社会的地位下降到中国妇女史的最低点。在此条件下,徽州女性在家族和家庭的经济活动却不容忽视,且贡献甚大。   一、徽州未婚女性的家庭经济活动   在徽州的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思想?乐兀?如果出生的是女孩,在7岁之前尚有自由活动的空间,7岁之后,女孩活动范围就受到限制。《礼记》:“七年,男女不共席,不同食。”上层社会的未婚女性,虽然摆脱不了沦为男人的附庸的事实,但仍有一定的权力。在出嫁前,居住在二进以上的阁楼上,是不能轻易下楼的,整天呆在秀房内学习女红或者琴棋书画。朱熹《家礼》曰:“六岁开始女子要练习初步的女红。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女子也要诵习《孝经》、《论语》。八岁,女子不出中门。九岁,女子要知晓《论语》、《孝经》、《列女传》、《女诫》。十岁,女子要从德、言、容、功四个方面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女红包括了纺织、缝纫和刺绣等,一向被视为女性的专属工作,这也就被赋予了经济层面的意义。而上层社会女性的主要任务是女子教育,而不是为了维持家计,她们完全依附于家庭,是对家庭经济毫无贡献的古代女性的的典型代表。与此相反的是普通家庭的未出阁女性,从懂事起,便要学习女红,为家庭耕织经济出力,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明朝实施一条鞭法之前,赋税要交纳绢、布等实物,承担此项任务的便是家庭女性。明朝后期,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纺织品除开交纳赋税外,还可以到市场出售,以补贴家用。徽州宗族要求男子以士、农、工、商为本业,而女性只能以宗族和家庭为依托,除纺织外,还要干粗重的农活,“以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就是对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的肯定。   二、徽州已婚女性的家庭经济活动   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是联系家庭成员关系的纽带,家庭成员有义务为维护家庭而努力。在徽州家庭中,男子选择士、农、工、商为家庭更好的前景而努力时,徽州妇女也通过自己的经济活动为家庭做贡献。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族中子弟职业控制很严,读书入仕为第一要务,其次是务农,最后是经商。徽州宗族子弟入仕当官者众多,对此,王世贞说:“大抵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积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在男子常年在外的情况下,维持家计就成为女性的责任。首先,丈夫长期在外,家中经济困难,徽州妇女都是凭借辛勤劳作补贴家用,靠自己养活家人:“初年,家常不足,孺人不辞劳苦,穷日纺绩,百计以成家。”[1]对此,《太函集》也记载:“定之学儒不成,去而学贾,母摄门内事,日具甘毳奉舅姑。”[2]从中可以看出,徽州妇女为外出的丈夫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其次,辅助丈夫主持家政。明清时期,徽州在外宦游和经商的男子,因常年离家,主持家政就落到妇女肩上。“孺人名英,郑村郑荣公女也。容端庄,性和顺,有才能。既归万五公,虽遭乱世,孺人相之,经理阃内,委屈周旋,咸称公意。负子避难,毫无失所。乱既平,收遗产,辅公训子,力农居积致富。”(《新安大阜吕氏宗谱》卷五)从中可以看出,郑氏虽处乱世,仍能把家里经理的妥妥帖帖,不仅帮助丈夫管理家产,且教育儿女,堪称贤妻。士元公夫人阎氏更是贤内助:“方其始事士元公,而士元公圭璋追琢,粹德润身,虽其天性自然。夫人相之,壶范闺仪,家政截然,内言不出于?y,悃素自持,俾无内顾忧,夫人之功居多。”女性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维护了家庭的稳定。第三,替丈夫侍养父母,孝顺公婆:“明代中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徽州宗族子弟从商者大量增加,形成一种经商的社会风尚。”这时候商人多游贾四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