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次作业法在新闻教学中运用
二次作业法在新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教师依据文本特质及教学功能,设计框架式作业,涵盖“整体感知―局部细读―主题探究―反馈迁移”等系统化的情境问题,以“课前作业”或课堂即时“投影―讨论―反馈”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先做体验―对话交流―反思整合”,能够实现个体经验的有效改造或重组整合。二次作业法在新闻体文章教学的有效运用,说明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关键词:二次作业;四步导读;教学模式;新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C-0016-04
二次作业法,是笔者在“四步导读”教学模式[1]基础上凝练出来的一种教学组织策略。主要程序为:教师依据文本特质及教学功能,设计框架式作业,涵盖“整体感知―局部细读―主题探究―反馈迁移”等系统化的情境问题,以“课前作业”或课堂即时“投影―讨论―反馈”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先做体验―对话交流―反思整合”,实现个体经验的有效改造或重组整合。[2]
以江苏职教《语文》第五册第六课的事件通讯《落日》的教学为例,课文的文本特质和教学功能主要在于:一是在谋篇布局和语言运用方面,作者采用具有象征意味的主标题凝练主题意向,采用偏于写实的简洁的小标题联结正文的中心事件与新闻背景;采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精当的跟进评论,生动再现新闻事件,表露情感立场,揭示新闻价值,形成虚实相生、轻灵厚重的写作风格,值得深入学习体味。二是在主题意向方面,作者通过重大事件的见证报道,刻画日本侵略者签订投降书时的丑态,表现出世界人民战胜敌寇、伸张正义的自豪感,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同时警醒国人不忘惨痛的历史教训,激发民族责任感和危机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笔者依据文本特质和教学价值分析,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两个学习目标:一是学习本文大小标题虚实配合、叙议描写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客观报道和评论中渗透的情感立场。二是?w会文中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发“历史之思”。进而,设计融合“四步导读”教学模式的框架式作业,帮助学生建构融合群体智慧的反思性经验。
一、设计“整体感知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呈现两个关联性问题,引导学生简要记录,先行探究思考,然后组织课堂讨论和对话交流,最后形成反思性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提出问题:(1)本文传递的新闻事件是什么?(请概述)(2)你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讨论明确:(1)9月2日,日本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或)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签字投降;(或)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2)一是依据新闻“倒金字塔”结构特点(最重要的信息在开头),从“导语”中提取中心事件。二是利用“正文”详细报道的特点,在“仪式开始”(小标题4;新闻事件的高潮),找到相关语句加以概括;概括时,要突出“时间”和“内容”,舍弃其他细节。
2.提出问题:找到中心事件(事件的高潮)所在的语段,看看“仪式开始”(小标题4)的前后,写了哪些内容?它们对表现中心事件起了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在其前,写了“签字场所”(小标题1),将读者带入新闻现场;插入“白马故事”(小标题2),拓宽了新闻背景,烘托中心事件。写“代表到来”(小标题3),再次聚焦中心事件,同时融入作者立场。在其后,写“投降书脏了”(小标题5)和“尾声”,进一步显示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立场。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交流,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理解新闻体的文本结构的形式特征,初步感知五个小标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初步感受作者渗透其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立场。
二、设计“局部细读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
1. 研习“白马故事”相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立场。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插入“白马故事”呢?提示,将问题分解为前后承继的三个思考点:(1)为什么海尔赛将军想骑上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那匹白马?(2)“马厩没有盖,银驹未渡海,但日本代表却登舰签字投降来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呢?(3)作者插叙故事的用意何在?
讨论明确:(1)海尔赛将军之所以想“在击败日本之后,骑上这匹名驹,参加美军在东京街头游行行列”,是因为骑上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白马,意味着战胜日本法西斯,是对战败国的最大羞辱,是战胜者最高荣誉的体现。(2)写日本军国主义者覆灭速度之快超出了预期,揭示出日本帝国主义的“貌似强悍,实在虚弱”的本质,反衬出正义力量摧枯拉朽、不可阻挡的威势。(3)新闻体文章虽然很强调事件报道的客观性,但是否插入相关背景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意愿;作者插叙“白马故事”正是基于情感立场的精心选择。新闻中有意强化的细节,大多“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pdf VIP
- 中考现代文阅读——邓宗良《母亲的叶搭饼》.docx VIP
- 2025年防火涂料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CDS2.XwithHPLC操作说明资料.pdf VIP
- Python数据分析及应用 课件 第3、4章 程序的控制结构、函数.pptx
- 2025村道生命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我国隧道盾构掘进机技术的发展现状.doc VIP
- DBJ50_T-460-2023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企业评价标准(OCR).pdf VIP
- 食材采购配送服务以及售后服务方案.pdf VIP
- 2025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省级与地市级合卷)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