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碰撞下无锡天主教堂建筑研究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无锡天主教堂建筑研究
摘要:以无锡天主教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19世纪中期之后无锡天主教堂的历史发展及其建筑沿革。通过在实地调研和测绘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下的无锡天主教堂建筑外部造型、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建筑技术等特征。探讨了无锡天主教堂建筑在历史、建筑及城市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无锡教堂建筑的保护更新与无锡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
关键词:无锡;天主教;教堂建筑
1.19世纪中后期的无锡天主教堂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动荡不安的近代社会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之下,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和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近代中国的主要地区和城市当中,教堂往往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无锡天主教的教会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尾末,其天主教堂也是在此时期传人的一种建筑形式,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无锡地区天主教堂的特殊性来源于西方古典教堂建筑和中国传统乡土建筑两者之间的结合,它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潮流在近现代中国普遍流传前的中西古老文化短时间碰撞下的历史产物。
1849年至1851年,从上海出发的耶稣会传教士已向西发展到无锡、江阴、常熟,这些地方也有老教友,当时无锡附近就有两千多渔民教友。1853年,葛必达和桑理爵二位神父负责无锡及其附近地区堂口的管理工作。1864年,桑理爵神父直接管理无锡、丹阳、镇江设立堂口的责任,这时无锡天主堂只不过是在三里桥北首小村上一只小堂口罢了。郎怀仁升任江南教区主教后,他看到无锡教徒很多,原有教堂又太小,便于1872年在三里桥天主堂旧址建造一座教区最大的教堂。
1840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庇护下,无锡天主教堂经历了深入发展,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强烈打击,以及民国时期的持续发展,由完全受外国势力支配,到开始自立走向成熟,逐步进入天主教中国本土化的轨道。
2无锡天主教堂建筑特征
2.1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
教堂作为一种被物化后的宗教文化植入无锡地区后,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无锡地区天主教堂建筑的群体布局就大多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式。教堂主体建筑――经堂多以西方天主教堂的形式建造。按照西方古典教堂的显著特征分析,这些教堂主要分为:哥特式、罗马式、兼具哥特式和罗马式以及中西合璧式等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无锡地区天主教所表现出来的并非典型西方教堂的建筑风格,而是杂糅了中国传统元素的混合型风格。以下就几种典型风格进行细致分析:
(1)哥特式与传统建筑的融合。无锡滨湖区的华庄天主堂是无锡新建的天主教教堂之一,属于哥特式与传统建筑融合的类型。该教堂整体外观较朴素,通体砖红色,窗户是哥特式典型的细长型窗,从其立面构图比例和构图元素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哥特式教堂的特征:最下面是一扇尺度高大的大门,大门正上方设有一个圆形玫瑰花窗,玫瑰花窗后面一块幕墙开有比例瘦长的五扇窗,这些都体现出哥特式建筑越往上划分越细、使建筑整体上显得更加高耸挺拔,尖尖的钟楼顶部上安一座大十字架,建筑整体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其余立面窗户均为细长形式,建筑外部和内部都随处可见。教堂室内也有明显的哥特式建筑特征:中厅比侧廊空间高,中厅和侧廊的柱子之间均采用尖券形式的骨架结构组成,而且有明显的飞扶壁作为支撑屋顶的内部结构,来分担主墙的压力,堂内两侧墙面均有细长的柳叶窗采光,窗户为彩色玻璃窗。
(2)兼具哥特式和罗马式与传统建筑的融合。江阴青阳镇天主堂是无锡地区天主教堂当中,兼具哥特式和罗马式风格的建筑类型,该教堂始建于1901年9月,教区拨款,由萧子云神父负责购地、建造小堂一座,奉露德圣母为主保。1993年,联合政府、港台地区以及省内外的共同支持,征得用地17.3亩,重建青阳镇天主堂。该教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教堂外观和立面形式为哥特式,而其内部空间为罗马式。建筑正立面的上方部分有体现哥特式风格的高耸钟楼,钟楼高55.8米。建筑两侧有强调垂直划分的突出于墙面的小尖饰,使建筑整体呈现上升的动态。教堂入口为三扇半圆拱形门,中间一扇最大,对应经堂中厅部分,小侧略小,对应经堂侧廊部分,中间主人口正上方设玫瑰花窗一扇,两侧为竖长半圆拱形花窗,整体对称、均衡。教堂内部的经堂则具有罗马式建筑的特征,简化版的罗马多利克柱式被大量使用,内部墙体呈现巨大而厚实感,墙面使用连列不断的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尖券,屋顶整体刷蓝色漆,营造天空般的色彩感受,天花板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
(3)多种西方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的融合。无锡三里桥天主堂、堰桥镇西漳玫瑰堂和安镇厚桥多默堂都属于此类型,兼具哥特式和罗马式等型制风格,同时融入了部分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三里桥天主堂位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