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心雕龙》的创作看刘勰对儒家思想的接受.docVIP

从《文心雕龙》的创作看刘勰对儒家思想的接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心雕龙》的创作看刘勰对儒家思想的接受   摘 要:刘勰《文心雕龙》是一部论述文章写作与文章批评的著作,无论创作动机还是写作内容以及论文依据都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序志》篇是全书的序言,全面阐述了刘勰关于《文心雕龙》写作动机、理念的思考,有助于我们了解儒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从《序志》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写作动机来源于儒家的立言理想,他的论文途径来自对孔子的学习以及对儒家经典的尊崇,他论文的依据乃至篇章结构的设计,均是以儒家经典著作与人文理念为标准的。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儒家思想;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4-0159-04   据《梁书》本传记载,刘勰少孤家贫,终生未娶,曾依靠佛门僧佑十几年。除笃信佛教外,他还精通各家经典。梁武帝时曾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校尉等职,晚年出家为僧,出家不到一年去世。史传的简单记载,不足以让人对刘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的不朽,完全由于创作了《文心雕龙》。综观《文心雕龙》一书,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哲理。不同的人读这部书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所以,人们常说《文心雕龙》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而且也是一部有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的文化经典。那么,刘勰最初究竟为什么会写这部书?他的写作目的到底是什么?这部书中还有哪些内容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应该吸取的宝贵遗产?要了解这些问题,还必须仔细研读《文心雕龙?序志》。   《序志》篇是刘勰对《文心雕龙》写作问题的全面总结与概括。从《序志》中,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刘勰《文心雕龙》的创作动机与具体的写作内容,还能了解到,刘勰虽然因出身寒微而与佛门结缘,但是骨子里却是真正的儒家思想继承者。《文心雕龙》的写作充分体现了刘勰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这其中蕴含的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精神,无疑都是我们今天最值得学习和吸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以儒家“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为目标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很早就有所谓“三不朽”的人生理想。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穆叔曾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①这正是儒家思想当中最重要的方面。刘勰在《序志》中全面总结与概括了自己写作《文心雕龙》的目的。他说:   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②   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人的生命却不能永久存在。如果要使声名和事业流传,就只能依靠写作来实现了。特别是作为一位有道君子,既然得以生于世上,就应该树立功德,著书立言。而我刘勰显然只能走著书立言一途了,这不是因为我好辩论,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刘勰所处的时代,他想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根据清人刘毓菘的考证,《文心雕龙》完成于南齐末年,即齐明帝萧鸾永泰元年(489)至齐代最后一位皇帝和帝萧宝融中兴二年(502)之间。这时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特别频繁的时期,刘勰一介书生,又出身寒微,在当时几乎就没有进身出仕的机会。所以,刘勰选择立言以求不朽,其实是在立德与立功无望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不得已的选择。《孟子?滕文公下》曾云: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③   孟子因不得已而辩而成圣人,刘勰也希望自己因不得已而辩而不朽。可见,刘勰的这种创作动机是对儒家“三不朽”观念的直接继承。他明确表示,我为什么要写这部书?因为我的志向是要成为历史上可以不朽的人物。带着这样的动机写作,在《文心雕龙》其他各篇当中也就不免时时流露出强烈的对于立言不朽的渴望。如《诸子》篇云:   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④   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⑤   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立德,其次是立言。千载之下,金石也会消散,唯有声名可以不朽。在《程器》篇中,他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中,散采以彪外,?F楠其质,豫章其干。?~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⑥   “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出自《周易?系辞下》中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⑦,是说君子应该具有良好的才德,如怀抱利器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