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评述陈子龙、李雯、宋徵舆的词作.docVIP

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评述陈子龙、李雯、宋徵舆的词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评述陈子龙、李雯、宋徵舆的词作   摘 要:“ 云间三子”是明末清初松江地区以陈子龙为核心、以李雯和宋徵舆为羽翼的一个文学群体。这个文学群体积极地展开文学活动,从诗到词,从创作到理论都多有建树, 从而推进了松江地方文学的兴盛, 使天下士子为之注目。三者既同出云间派,其创作定有同有异。本文将从三人都撰写过的“杨花词”为切入点,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浅析三家词的异同。   关键词:云间三子;杨花词;知人论世;创作比较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模式。随着词创作的兴盛,“知人论世”出现在词学批评中。由于“知人论世”属于儒家诗教范畴,而词在古人眼中是“诗余”,具有明显的娱乐艳情性质,“知人论世”在早期词学批评中时时表现出矛盾和悖离的一面。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开拓词境以后,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找到了契合点,并且伴随着词体的推尊而不断发展,“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清代词论中达到高峰。   那何为“知人论世”呢?所谓“知人论世”,是指在解读文本时要重点关注作者与社会背景。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是在论交友之道时提出“知人论世”的。在孟子看来,诵读古人诗书是与古人交友,也是与古人沟通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智慧,然而却在客观上为我们提出了解读文本的原则和方法。赵岐注曰:“颂读其书者, 犹恐   未知古人高下, 故论其世以别之也。”。“颂其诗,读其书”是解读的文本对象,“知人”即“知古人高下”,“论世”即“以别之也”。所谓“知人”包括对作者思想行为、创作动机等等的了解。孟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人论为中心,所以了解人的思想与行为便成为其关注的重点。   从三者创作杨花词的背景来看,是存在差异的。《浣溪沙?杨花》是陈子龙与柳如是二人离异后,子龙以杨花为题来表达其对柳如是的思念之情;《浪淘沙?杨花》则是明代进士李雯降清后所作的咏物词;《忆秦娥?杨花》则写出了宋徵舆漂泊零落的境遇。陈子龙、李雯、宋徵舆是云间词派的骨干版了合集《幽兰草》。陈子龙在题词中说,《幽兰草》结集的由来,是李雯、宋徵舆“作为小词,以当博弈”[1]。可见三子的这部词集,是他们唱和的成果。三首词都以杨花为题,就是三位词人游戏、竞技之作。   《浣溪沙?杨花》写于陈柳二人离异后从崇祯五年(1632)至崇祯八年(1635)这段时间陈子龙与名妓柳如是相识相爱并同居。两人以词为媒,互通款曲。《少年游?春情》词云:“满庭清露浸花明,携手月中行。玉枕寒深,冰绡香浅,无计与多情。奈他先滴离时泪,禁得梦难成。半饷欢娱,几分惟悴,重叠到三更。”清人邹祗谟评云:“词不极情者,未能臻妙如此.朦胧宕折应称独绝。”这首词写恋人欢爱的缱绻,离别的伤感,别后的相思,深透无比,颇有传奇笔意。可以推定。这首词当写于陈柳热恋之时。热恋期间难舍难分,彻底分手后定当愈加伤悲。陈以杨花为题来表达其对柳的思念之情。   除此之外,仕途和国事对陈子龙词风产生了巨大影响。经历了甲申之变后,清军入关,此时的陈子龙需要面对国家的破败,陈子龙也身临在战乱之中,感受到了仕途幻梦的破灭,感觉经历了人世的变换,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心中充满了悲愤和迷茫。由于受到时代变迁的重大冲击,陈子龙的心中对这个时代   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个时代也对陈子龙造成了深深的影响。也是这个时候,陈子龙的词风发生了一些变动,从之前偏爱写春天和爱情等闺词作品发生了重大的转变[2]。陈子龙似乎在经历了亡国之后,成为了一位忧国的志士。面对着山河破碎和故国难觅,陈子龙决定投身到反清复明的斗争中,在斗争的过程中,词人感受到了斗争的残酷。反清复明的义军连连遭受失败,复国似乎无望。此时的陈子龙的词中表现出的都是亡国之痛。陈子龙在此时的作品虽然依然是以闺情伤春的题材为主,但是也增加了一些寄托词人家国之思的作品,他的作品中多了一份亡国之痛。因此作者还把杨花撩乱飞舞的情景与漂泊者沦落天涯的遭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恨,控诉了国破家亡的沉痛悲伤之情。   《浪淘沙?杨花》是曾为明代进士的李雯在降清时所做的一首咏物词。以明清易代为分水岭,李雯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即国变前和入清后。李雯当年在《反逐贫赋》中说:“昔扬子云逐贫,贫不得去。至于剧秦美新,突梯伪朝,窃其升斗,几于投阁沉命。悲夫,子云不能逐贫,贫更逐子云矣!”他看不起扬雄徇于富?F,不顾大节而“剧秦美新”。可是他如今却充当清廷爪牙,躬行“剧秦美新”之事,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但李雯当日处境艰危,父死街头,自己亦奄奄待毙,降清实有万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