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0例行综合治疗(抗炎+中药口服治疗5 d,后行侧穹隆注射+中药灌肠治疗10 d);对照组80例予单纯抗炎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及局部体征积分、盆腔压痛积分及盆腔积液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及局部、盆腔压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盆腔积液改变情况无差别。结论:采用先抗炎+中药口服治疗,后侧穹隆注射+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效果明显。 
  关键词 湿热瘀结;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中药灌肠;侧穹隆注射 
  盆腔炎性疾病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下腹痛、腰痛、带下量多、发热、食欲不振等。若未及时或彻底治疗,会导致盆腔组织破坏,引起广泛粘连后局部防御功能减退,继而反复发作,导致盆腔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引起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主要采取经验、广谱及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以手术治疗。但盆腔炎病因复杂多样,若单纯采用大剂量、长疗程全身静滴抗菌药物,不仅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且易产生耐药。更重要的是药物不能达到盆腔局部产生充分的药效,既延误病情,导致局部防御功能减退,自身免疫力下降,又导致菌群失调及耐药菌出现。为弥补不足,本次先采用西药抗炎+中药口服,后行侧穹隆注射+中药灌肠的综合治疗方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确诊盆腔炎患者150例,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年龄20~47岁,平均(33±2.2)岁;病程1.5~42个月,平均(23±0.6)个月。对照组年龄19~48岁,平均(34±1.7)岁;病程1~48个月,平均(20±0.1)个月。两组年龄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有关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妇产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8版)、《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有关内容拟定。①病史:既往有急性盆腔炎疾病史、宫腔操作手术史、不洁性生活史、阴道炎病史等。②症状: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低热,疲乏;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不孕。③体征:子宫有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肿块。④辅助检查:包括B超、阴道分泌物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湿热瘀结型:主症见下腹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次症见神疲乏力、低热、纳呆,性交、劳累、经期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及大便干燥或溏而不爽,腹泻,恶心或伴呕吐,下肢或关节疼痛。舌脉见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以上证候至少具备主症2项、次症3项,参照舌脉方可诊断。 
  纳入标准:①西医确诊为盆腔炎性疾病有性生活的育龄妇女。②中医辨证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妇女。③心、肝肾、造血系统等无明显异常者。④阴道和宫颈分泌物未检出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等。⑤3个月内未进行相关治疗者。⑥无先锋霉素及硝基咪唑类过敏史者。⑦愿意接受治疗,且能配合定期随访者。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西药抗炎(头孢唑肟3.0 g+奥硝唑0.5 g,1次,d,静滴)+盆腔炎Ⅰ号治疗5 d,后行侧穹隆注射+盆腔炎Ⅱ号灌肠的方案;盆腔炎Ⅰ号方:败酱草12 g,丹参9 g,赤芍10 g,黄柏10 g,泽泻9 g,野菊花12 g,三棱6 g,莪术6 g,当归12 g,延胡索15 g,香附12 g,白花蛇舌草12 g,蒲公英12g,红藤9 g,山药12 g,薏苡仁12 g,党参12 g,白术12 g,山楂9 g。随症加减。1剂,d,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盆腔炎Ⅱ号方:土茯苓12 g,白花蛇舌草12 g,红藤12 g,败酱草12 g,蒲公英15 g,鱼腥草9 g,紫花地丁9 g,党参9 g,苍术12 g,透骨草9 g,苦参9 g,鳖甲12 g,水蛭9 g,茵陈9 g,三棱6 g,莪术6 g。排空大便,睡前灌肠,1次,d。侧穹隆注射:胎盘组织液10 mg,地米5 mg,庆大霉素2 mL,奥硝唑20 mL制成的混合液,于宫颈外侧约10m的阴道穹隆处缓慢注入盆腔,左右各1针,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西药抗炎(头孢唑肟3.0 g+奥硝唑0.5 g,1次,d,静滴) 治疗5 d。 
  疗效判定: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及本?n题具体情况拟定(参照尼莫地平法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