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角度去追寻“背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不同的角度去追寻“背影”   《背影》,每一读过,总有不同体会,但同时感到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对买橘子细节抓住不放且不及其余的做法,实在有些老套和肤浅。于是,想寻求一点阅读教学的突破,便汇录了如下的教学经历和感悟。   一、备课中的发现:师生大多轻视和不解《背影》末段   《背影》的末段,文字不长,却是文章深度、厚度之关键所在。那种只看到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感动,可能是浅薄的。一次买橘子仍不过是买橘子而已。所以,许多学校语文老师有一种共识性的议论:仅以几只橘子和几滴眼泪来表现父爱子孝的文章在商业社会的今天已显苍白无力,缺乏刺激,读来味同嚼蜡。而《背影》文风又朴实无华,好似一杯白开水。总之,不像朱自清的其他几篇美文有教头。   其实,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读懂《背影》。为什么他的《背影》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文章写出了真情,但这份真情,严格说来不仅仅是一般的父爱子孝,而更是经历了巨大龃龉隔阂而终至于亲情回归的那种真情。认真梳理若干年内其父子情感状态,特别是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又“终于忘却我的不好”背后的复杂情感纠结,才能真正体悟其间的一切。反复读一读末段原文,十分必要: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段文字极为平实,但信息量超大,几乎每个字句都有深刻的内涵,用“微言大义”来评价它,一点也不为过。逆向追问,它既陈述了家庭渐衰的境况,更交代了引发作者写作此文的情感动因,这便是父亲的一封来信。平常家信,又何以触动作者如此深情?这便又令人追寻父子隔膜至隔膜化解的一系列因由。原来是,作为三个男孩之父,因“家中光景是一年不如一年”,自然是“触目伤怀”,“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而至“待我渐渐不同往日”。这些变故,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让人唏嘘,又那样的一言难尽。   二、“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的背后,到底藏了什么   依国人传统伦理习俗,长子往往受宠,获得格外照顾,朱自清也不例外。他的弟弟朱国华回忆,“1916年,我家境况已大不如前,父亲尽了最大的努力,非常体面地为自清筹办了婚事并送他上北京大学读书。”“对二哥物华上交大的愿望,却是再也无力成全了。”(见《人民政协报》,1988年10月25日)   但末段信息却告诉我们,至少,朱自清与父亲在写作《背影》之前的那几年中,有过较长时间的不愉快和隔阂。这是为什么呢?以下信息或许能揭开谜底。   据关坤英《朱自清评传》提供的材料,可知朱自清从大学毕业后不久,一直到写《背影》的1925年,和父亲有过一段激烈而持久的感情摩擦,原因就是经济问题:   他上北大的第二年(1917),父亲的差事交卸了,一家大小断了经济来源,从此生计日艰,进而债台高筑。1920年,他从北大毕业,理所当然,他要负担家庭的经济,但是承担多少,承担有没有限度,他个人有没有独立支配经济的自由?在这些问题上他和父亲发生了一次一次龃龉。1921年暑假,他回到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让校长将儿子的每月薪金直接送到家里,而朱自清本人不得支领。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离去,到外地执教。父子从此失和,这年冬天他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组织了小家庭。1922年暑假,他想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带着妻儿回扬州,但父亲先是不准他进家门,后则不予理睬。过了几天没趣的日子又悻悻而去。以后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这就是《毁灭》中所说的“败家的凶残”“骨肉间的仇恨”。1923年暑假虽又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   看得出,全然因了生活所迫,父亲才无奈地“下调”了对长子明显的“优先照顾”并且有所“触怒”;我也相信,这种“下调”并“触怒”,在老父那里,是伴随着岁月的长期煎熬的;我还相信,朱自清在这段被父亲“下调”且逐渐“触怒”的日子里,积聚了些许“邪恶”的“自私”念头。翻一下朱自清1924年在浙江的日记,可见他生活开支毫无计划,贪昧以致伤身,借钱当物的记录比比皆是。养活妻儿尚嫌窘迫,更不要说周济老父。俗语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青年朱自清实在不像一个好父亲。他在《儿女》一文中说:“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   朱自清自己还回忆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