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气化理论探讨泄泻病因病机
从气化理论探讨泄泻的病因病机
摘要: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化生万物的本原物质,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气化运动产生的,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是脏腑调节的重要因素。“气化异常”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关键因素。气化失常,水液运化失司,从而引起人体水湿代谢障碍是泄泻的病机。从健脾化湿,宣畅气化是治泄泻的根本法则。
关键词:中医;气化理论;泄泻
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2-0021-03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水样为主症的病症。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等原因均可导致,其病机主要在于脾虚和湿盛,脾胃受损,湿困脾土,则肠道功能失司,发为泄泻[1]。其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故临床多以运脾化湿为治疗大法,笔者从经典著作及临床上思考,认为从中医学关气化理论论治泄泻,希望能为泄泻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治疗方法。
1理论依据
“气化”最先出自《太始天元玉册》[1],北宋张载在《太和》篇中提出“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池认为“气”包含了阴阳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气的运动变化过程即是阴阳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吸引的过程,使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目前“气化”的概念是指气的运动而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2]。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气之升降,天地更用也。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气者生化之宇”。由此可见,气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一种普遍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者,是养生以尽天年,全恃气化也”,明确指明气化生精。“气化”是气-精-味-形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过程。
《内经》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体生命活动产生各种变化的动力是阴阳二气相互交感所形成的,其主要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所以气化是阴阳矛盾运动的结果。脾与胃虽同司水谷运化,而具有不同的特性及作用。《黄帝内经?五藏别论篇》曰:“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脾与胃的功能表现虽多,但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出入上,简称气化。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脾胃居中州,斡旋饮食精微,化生气血,灌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气血精微及糟粕升降、转输、运化的枢纽,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论》云:“万物之中,人呼吸升降,效象天地,准绳阴阳。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精气为天者也;升己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池阴为地也”[3],在脾胃来说,脾主升,胃主降,《类证治裁》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是全身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一旦脾胃的升降作用失常,或只有下降而不升浮元气,或只有脾气升浮而不下降浊气,便会导致气机逆乱。由于升降浮沉的失常,以致“清气不升,独气不降,清浊相干,乱于胸中,使周身气血逆乱而行”。脾胃气虚,升降功能失常,则百病由生,此即“损伤脾胃,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l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之意。
2气化理论对泄泻的病机阐述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等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气化失常,水液运化失司”从而引起人体水湿代谢障碍。当致病因素影响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导致气化失常,五脏皆有气化,气化在人体中无处不在,在每个脏腑组织器官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五脏先天的柔弱,使脏腑的气化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下,在外因或者内因的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引起气化的失常,这里是中医从内在的先天因素寻找泄泻发病的基本因素,但同时也强调了后天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这两者互相影响构成了泄泻的发病基础。”
古代医家明确肯定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因素。认为泄泻的病变多在脾,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泄泻关系脾、胃、大小肠 若脾、胃、大小肠功能障碍,其运化失常,则水谷不能腐熟、消化,清浊不分而发为下泄。泄泻以脾胃病变为关键。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水谷,运化精微,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混,水走肠间而为泄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苏教版三上数学《曹冲称象的故事》测试卷及答案.pdf
-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课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其演练全流程讲解(100页经典版课件).pptx VIP
- 2022年4月四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知识试卷.pdf VIP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6.3.2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课件(共19张PPT).pptx VIP
-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doc VIP
- 风机基础土方开挖及回填方案.docx VIP
-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 50352-2019.pdf VIP
- TB10007-2006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