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稼轩词中马意象解读其豪放胸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稼轩词中马意象解读其豪放胸襟

从稼轩词中的“马”意象解读其豪放胸襟   【摘 要】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那素以豪放著称的稼轩词,怎样体现豪放?不少学者对此已经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本文在借鉴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以稼轩词中“马”意象为切入口,解读稼轩的豪放胸襟。   【关键词】马;稼轩词;意象;豪放胸襟   在辛弃疾的《稼轩词》中,在数量众多的动物意象,其中,数量出现最多的是马的意象,在辛稼轩的笔下,马意象被赋予更多的超于前代词人的意蕴。这种意蕴的赋予既丰富了稼轩词的艺术表现力,又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于“马”这种动物的情有独钟。据统计,稼轩词中所使用的马意,共有106次。这个数字不仅大大超过了其他词人,也同样大大超过辛弃疾本人在词中所使用的其他动物意象。其他宋代词人中使用马意象较多的是吴文英55次,刘辰翁42次,刘克庄36次,贺铸30次等。而稼轩词中所使用的其他动物意象较多的是鸿雁50次,龙41次,燕子39次,凤凰29次,鹤24次,莺20次等。稼轩词中的马意象不仅在数量上,更主要的是在质量上全面超越了其他词人以及他在词中所使用的其他意象。[1]那么,“马”意象为何在稼轩词中有如此高的使用率?“马”意象对于稼轩表达其豪放的胸襟有什么样的作用?笔者对此将进行探讨分析。   一、追根溯源——“马”作为古典诗文的重要意象载体由来已久   意象是指具体、单个的以语词为载体的诗意形象它是外物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自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意象”二字融为一词并用于文学批评之后,它就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及诗学批评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并在各种文体中被广泛使用。“马”作为意象的载体由来已久。最早我们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在先秦文化著作中,马作为意象就已经出现了。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因为那时的人们主要接触的是野马,因此《山海经》与马相关的神话所展示的是马的自然形态和原始野性。《周易·说卦》、《诗经》、《离骚》中,也同样运用了马意象。在这些著作中,描绘的“马”由《山海经》中野性十足的马慢慢过渡到人类所驾驭的马。当然,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人类逐渐把自己的主观意识转嫁给马,通过马这一意象,间接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心理。[2]   可以说,自从有了“马”这一意象载体,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身影就从未离开过。众多诗人对马意象也是青睐有加。像曹操、李白、杜甫也曾在自己的诗作中反复应用马意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有“车辚辚,马萧萧”之句,这里的“马”意指战争;再如大诗人李白的《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如此等等,这些诗歌都继承了先秦诗文中马所代表的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到宋朝时,马意象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发展。   有宋一代,新的文体——词,大放异彩。宋词中马意象也依然被广泛使用。据统计,宋词出现马意象约1800次,使用过马意象的词人约345位。较多使用马意象的词人是张先、柳永、苏轼、晏几道、黄庭坚、晁端礼、贺铸、晁补之、周邦彦、陆游、赵长卿、辛弃疾、魏了翁、刘克庄、吴潜、李善伯、吴文英、陈允平、刘辰翁、周密、蒋捷、张炎等。中辛弃疾约76次,吴文英约55次,刘辰翁约42次,刘克庄约36次,贺铸约30次。[3]宋词中的马意象深含着词人的马意象,深含着词人心中的灵光,隐现着时代的趋尚,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   二、稼轩词以“马”为意象表其豪迈胸襟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马意象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存在已久,马意象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意象的表达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在稼轩词中,“马”意象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不过,稼轩词中的“马”意象是以表现作者豪迈胸襟为主。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首稼轩词,作简要的分析。《水调歌头·受赵漕介庵》: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花。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4]p1   这首词,一开头就写得非常突出:“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这个开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千里”喻指赵彦端,赞美赵彦端是千里马。二、赞美他不是一般的千里马,是渥洼种的天马。但不论是哪层意思,作者意图用“马”代指人才,意指自己也想像赵彦端一样,能够血战沙场,为国分忧。这就表明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天悯人的豪壮胸怀。作者意指自己也想血战沙场,哪怕是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因为他立志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保家卫国的男儿,他懂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鸿毛。”而有着强烈爱国情感的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前者。这就是一种气魄,一个有志男儿的豪迈胸襟。   让我们再看《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