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看苏共党建经验教训.docVIP

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看苏共党建经验教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看苏共党建经验教训

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看苏共党建的经验教训   摘 要:党的建设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为了搞好我们党领导的各项事业,我们必须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共产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为建设好我们的党提供有益的实践依据。从列宁时期一直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共产党的建设是逐渐走向脱离人民群众的轨道的,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的失去执政地位。它告诉我们我们党必须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有效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阶级斗争;腐化堕落;特权阶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1)06-140-02   世界最大和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一夜之间就解体了,实现了和平的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可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搞好,最终使苏联共产党丧失领导地位。苏联的解体留给我们什么经验教训呢?那就是共产党必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戴,社会主义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则是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国家“变色”,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巨大挫折。   一、列宁时期的布尔什维克党以人民利益为重   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由于沙皇政府和后来的资产阶级政府不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分尖锐。人民生活十分艰苦,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团结广大人民,在1917年9月首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提出了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继而在10月领导广大人民发动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进攻,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也从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为人民服务并执政的党。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采取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实行铁路、银行、外贸、商船、大工业国有化的措施。   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交战的各个国家呼吁:停止世界战争,就缔结关于和平、民主的问题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美、英、法等国家拒绝了和谈建议,德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同意进行谈判。德国由于已经占领了一大片俄国及其附属国的领土,要求割让这些领土给德国,布尔什维克党内关于此问题形成了不同意见:以列宁为首主张立即签订割地的合约;托洛茨基提出“不战不和”方案,即:宣布结束战争状态,让士兵回家,不同意割地方案;以布哈林为首主张中断和谈,向德国宣布革命战争。鉴于事态严重,为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列宁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召开党中央紧急会议,讨论此问题。最后以7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通过了列宁的方案,立即缔结合约。列宁的正确主张,终于被接受,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获得“喘息”时机,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1917年11月开始,苏维埃政府陆续颁布关于铁路、银行、大工业企业国有化的法令。截止1918年5月底,除全部银行国有化外,国有化的工业企业已达512个,绝大多数是属于冶金矿山、金属加工等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企业。这些措施,奠定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基础,奠定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   这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好转,有利于增强和维护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   二、斯大林时期的苏共以阶级斗争为纲   斯大林时期,从1928年开始,经过短短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斯大林在党的建设问题上,长期忽视人民群众改善物质条件的要求,相反,搞起了个人崇拜,突出了阶级斗争。   斯大林也逐渐抛弃了列宁的集体领导原则,把个人专制作为党内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准则。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的召开都随心所欲,很不正常。17大和18大党代会之间间隔是5年,18大和19大之间间隔是13年。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破坏。斯大林开始走向个人专制统治。   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遭暗杀。这一事件发生后,苏联在全国开展以“肃清反革命分子和帝国主义间谍分子”为名的大检举、大揭发、大逮捕、大处决运动。这场运动延续到1938年秋,先后牵连的人在500万以上。1934年初,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后选出的政治局委员有斯大林、基洛夫、莫洛托夫、奥尔忠尼启则、卡刚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科西奥尔、楚巴尔等11人,奥尔忠尼启则愤而自杀,科西奥尔和楚巴尔被杀。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米高扬、彼得罗夫斯基、什维尔尼克、波斯蒂舍夫、鲁祖塔克、埃赫等6人,其中斯蒂舍夫、鲁祖塔克、埃赫等3人被杀。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的71名中央委员,有51名被处决,2名被迫自杀;68名候补中央委员,4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