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瑞罢官谢瑶环看十七年新编历史剧清官戏模式化.docVIP

从海瑞罢官谢瑶环看十七年新编历史剧清官戏模式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海瑞罢官谢瑶环看十七年新编历史剧清官戏模式化

从《海瑞罢官》《谢瑶环》看十七年新编历史剧“清官”戏的模式化   摘要:作为对十七年(1949-1966)“戏改”中“人民占领舞台”背后所蕴涵意识形态的传达和演绎,新编历史剧独占鳌头时期(1958-1960)的“清官”戏创作呈现出模式化。通过对《海瑞罢官》、《谢瑶环》剧本雷同点的解读,可以窥见新编历史剧“黄金时代”的创作特点,及其迅速退出“戏改”舞台的本质原因所在。   关键词:新编历史剧;意识形态;模式化   中图分类号: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1)04-0128-02      当十七年“戏改”来至新编历史剧独占鳌头时期,“清官”戏中“人民”的地位、命运已远远超出旧剧改编中“被侮辱、被歪曲、被鄙视”的层面。在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指引下,新编历史剧中“清官”戏创作呈现模式化。本文以《海瑞罢官》、《谢瑶环》为例,探寻历史剧如何在权力话语规约下进行“新编”,从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与贯彻。      一、“人民”地位的提升      概括起来,《海瑞罢官》、《谢瑶环》的雷同处有三:   首先,剧情围绕官家子弟抢民女、占民田并致死人命这一“官”、“民”矛盾展开。无独有偶,与《海瑞罢官》、《谢瑶环》同时期的另一著名历史剧《卧虎令》的主要矛盾,是公主家奴仗势欺人、打伤百姓。巧合背后的实质,是史剧创作必须“恢复历史的真实面目,表现历史舞台上的真正主人”这一主流话语背后的深刻含义:阶级斗争永远存在。关于谢瑶环的故事,戏曲中最早出现于皮影传统戏《万福莲》。其中,瑶环是联合义士和大臣迫使武则天退位的政治家形象。到了陕西碗碗腔《女巡按》中,瑶环成为因受权臣迫害而参加太湖农民军的潇洒人物。“戏改”期间,田汉新编历史剧《谢瑶环》里,瑶环成为力抗权贵、为民请命的女巡按。异曲同工,海瑞这一家喻户晓的“清官”在不同剧目中被讴歌的侧重点也大相径庭:《大红袍》赞扬他为官清正的品格,《海瑞上疏》突显其心忧社稷、犯圣直谏的胸襟与胆识,吴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树立起一个为民抗争、蔑视权位的“清官”形象。   q其次,案件受理过程。古往今来,“民告官,如登天”。然而,在《海瑞罢官》和《谢瑶环》中,百姓告状所必经的磨难与辛酸荡然无存,“人民”无需亲历递状、陈述、辩论等一系列审案过程必备的环节,一切由“清官”全权代理。而且,被告的罪行是否属实也无需调查取证,听到冤情之后的“清官”即刻满腔愤慨、立志为民做主。联想旧剧改编的典范《十五贯》最大的成功处,就是塑造了实事求是、明祭秋毫的“清官”行象。相较之下,海瑞和瑶环仅凭一方之词就下定除恶的决心,是否在某种意义上犯了主观主义与经验主义的错误?考虑到这一点,剧作者通过“出身背景”和“家庭教育”两个环节进行润色与修补:瑶环对民情的体察和情感源于她是乡村教师之女。海瑞面对人情与王法犹豫不决时,其母及时上场历数家教门风以壮“清官”胆色。事实上,对于经历过罢官入狱、感慨宦海沉浮的海瑞来讲,也许妻子和老家奴夹杂“私心”的规劝才更实际、更贴心。可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海瑞除了铁面无私已别无选择。   再次,剧中主要矛盾以“清官”牺牲自我而告终。戏曲中著名的几大清官中,包拯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青天”,鉴于对自身前程、性命的考虑,对是否斩杀陈世美发生过多次矛盾和犹豫。这一点在“改编”过的旧剧《秦香莲》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史剧“新编”里,“清官”海瑞和谢瑶环不仅毫无私心,而且任谁求情都毫不动摇。为民伸冤是他(她)们的最大心愿,为此牺牲个人前程甚至性命也在所不惜。为突出这一理念,《海瑞罢官》特意设计“求情”一场:面对曾经的恩人、亲自登门求情的老太师,海瑞一口回绝法外施恩。无奈之下,老太师表示愿意退田为儿赎罪。按理说,这倒也是个既保国法、又还恩情的两全之计。可铁了心的海瑞将这唯一的退路也断然拒绝了。终于,怒不可遏的徐阶联络权臣上疏,皇帝下旨再次罢除海瑞官职。异曲同工,《谢瑶环》以瑶环遭到权臣武三思与来俊臣暗算,被他们酷刑致死的悲剧结局让阶级矛盾激化到顶点。对此,田汉解释说:“之所以安排了一个悲剧的结局,就是为了警醒人们,其实斗争有很大的残酷性。”      二、历史“真实”与“虚构”      正如“任何理解阐释都不能超越历史的鸿沟而寻求‘原意”’,历史剧特有的“叙事性”特征带来的对历史的阐释权,使将“历史的资料”变成生动精彩的戏曲剧目的编写过程绝非一个简单的叙事过程,而是一个实施话语权力的过程。于是,无产阶级新史观下,史剧“新编”对历史真实的理解取决于历史的“现实观”而非历史的真实观本身。这正是史剧“新编”中“清官”戏创作出现模式化的原因所在。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吴晗是非常重视历史的真实的,他不赞成在历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