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商周时期农田耕种过程与管理方法.docVIP

从诗经看商周时期农田耕种过程与管理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诗经看商周时期农田耕种过程与管理方法

从《诗经》看商周时期的农田耕种过程与管理方法   摘要:《诗经》中的农业诗记叙了商周时期农耕生产的一整套耕种过程和管理方法,先民通过相土、开荒、整地、选种、播种、保苗、除草、灌溉、除虫、施肥、收割、晾晒、入仓等一系列活动,于平原绣野中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创造着人类的历史。《诗经》以诗歌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商周时期详实的农耕生产情况,为我们了解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诗经;商周时期;耕种过程;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7)03-0080-03      《诗经》中许多篇章描绘了先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劳动场景,我们几乎可以从中看到商周时期农耕生产的一整套耕种过程和管理方法,大致有相土、开荒、整地、选种、播种、保苗、除草、灌溉、除虫、施肥、收割、晾晒、人仓等一系列活动。   选择好适宜耕作之地是进行农耕生产的首要工作,先民运用长期积累的经验选择能为自己提供生活资料的最佳土地,后稷被认为是相土的专家:“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大雅?生民》)周人的另一先祖公刘率领周民自邰远徙,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终于选定了既富庶又繁荣的豳作为定居之地:“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遁宣,而无永叹。”(《大雅?公刘》)公刘认为此地宜于农业耕作,大家能够在此获取衣食之源,然后民将安今之居而无长叹。《?{风?定之方中》说到卫文公徙迁复国,发展农业生产时也是首先做了一番相土工作:“开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朱熹意为:“观之以查其土宜也。”卫文公又通过占卜验证了他相中的确实是一个适合耕种植桑的好地方:“卜之其吉,终然见藏。”   《小雅?楚茨》告诉我们在已经选好的耕作之处,要先除掉丛生的蒺藜,把土地开垦出来:“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周颂?载芟》也是先叙述的除去杂草砍伐树木的垦荒:“载芟载柞,其耕泽泽”。毛传:“除草日芟,除木日柞。”有时还需要放火烧荒:“瑟彼柞械,民所燎矣。”(《大雅?早麓》)为了保证播种的顺利进行,还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要划定田界,“乃疆乃理”(《大雅?绵》)、“我疆我理”(《小雅?信南山》)、“于疆于理”(《大雅?江汉》);要平整土地,“彻田为粮”(《大雅?公刘》)、“彻申伯土田”、“彻申伯土疆”(《大雅?菘高》);要开沟挖渠,“乃宣乃亩”(《大雅?绵》)。   商周时期先民对整地工作相当重视,从甲骨文中“田”字的形状可以看出当时田间已经整治得很规范,沟渠纵横,以防暴雨洪水冲毁农田。《诗经》中常见“亩”字,如:“傲载南亩”(《小雅-大田》)、“乃宣乃亩”(《大雅?绵》)、“横从其亩”(《齐风?南山》)等等,亩就是垄,在田中翻土起垄,并且根据地形和水流走向,将垄修成南北向(南亩)或东西向(“南东其亩”的东亩),这可谓垄作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对整地已明确要求做到深耕和熟?i,《庄子?则阳》:“深其耕而熟?i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餍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即要求深耕之后将土块打得很细,这样可以减少蒸发,保持土中水分,以达到抗旱、保墒、增产的目的。深耕的程度要求做到“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然后方可“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在整地技术方面,西周时期已经出现的垄作萌芽这时已形成为一种较为完备的耕作法――?l刚亩法。?l亩法在战国时期已比较流行,“?l亩”已成了农耕的代名词,如“?l亩之中”、“?l亩之勤”、“?l亩之人”。?l就是沟,亩就是垄,据《吕氏春秋?辩土》要求“亩欲广以平,?l欲小以深,下得阴,上得阳,然后咸生。”其规格为:“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n八寸,所以成酬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一般是在高早的田里将庄稼种在沟里,在低湿的田里将庄稼种在垄上。实行垄作,可以加深耕土层,提高地温,便于条播,增强通风透光,利于中耕除草,提高抗旱防涝能力,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但开沟起垄劳动强度大,原有的手工农具较难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于是起用牛耕开垄,《国语?晋语九》:“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指的就是当年在宗庙作为祭祀品的牛,现在用来拉犁开畎(即?l)作亩(即起垄)。可见,战国时期牛耕的推广和垄作技术的推行是有密切关系的。   经过以上的努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昀昀原隰”、“疆埸翼翼”(《小雅?信南山》)接下来待选好种子“既种既戒”(《小雅?大田》)则可以“播厥百谷”了。播种要及时,《吕氏春秋?审时》指出:“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气章。”《大雅?生民》:“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蔸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后稷在经营庄稼时,注意选择光亮美好、肥大饱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