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泰吴兴志看宋代湖州城厢级区划及其管理.docVIP

从嘉泰吴兴志看宋代湖州城厢级区划及其管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嘉泰吴兴志看宋代湖州城厢级区划及其管理

从《嘉泰吴兴志》看宋代湖州城的厢级区划及其管理   [摘 要]《嘉泰吴兴志》是反映宋代湖州的一部地方志,在坊巷等门类中记载了湖州城的厢级区划。本文以湖州城为例,探讨了湖州城的厢级区划及其管理,指出:厢级区划适用了坊市制崩溃下的城市管理要求,更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厢级官吏虽地位不高,但其职责完备,对城市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宋代;湖州;厢级区划;管理   《嘉泰吴兴志》是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官方编纂的一部地方志,由知府李景和修,谈钥纂。它以湖州历代旧志为本,参照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考证、补遗、纠误,于嘉泰元年(1201年)修成新志20卷,分设建置沿革、分野、城池、坊巷、乡里、山川、官制、公廨、邮驿、学校、军营、祠庙、寺院、郡守题名、古迹、着姓、贤贵事实、释道、食用故事、事物杂志、物产、土贡等60个门类。《嘉泰吴兴志》着实反映了宋代湖州境内天文地理、社会人事以及历史与当时现状,其中在坊巷等门类中可以看到湖州城市的区划,本文就以湖州城为例,探究湖州城的厢级区划及其管理。   一、宋代以前的城市区划及其管理   在宋代以前,各级城市普遍实行以坊市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城市被划分为政府机构所在的政治区、按居民职业与社会身份分类设置的生活区(坊)和强制规定的工商业区(市)三部分(1)。坊市制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对坊、市的分割,进行封闭管理,居民生活和工商业活动都置于严格的控制之下,不能有任何逾越之举。如《唐律疏议》规定,擅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坊(有时也称里)设有官员坊正或里司,市有市长或市令,负责维护秩序和日常庶务的管理。隋炀帝时,在都城长安“改坊为里,每里置里司一人,官从九品下”(2)。唐时又复里为坊,置坊正一人,由坊内上户轮差充任,“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3)。市则设令、丞,“每市令一人,丞二人”(4)。在坊市制度的管理体制下,城区整齐划一、井然有序,但这制度毕竟是城市自身还不够发达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及城市自身的发展,这种僵硬的规定必然会打破。宋王朝建立后,一度试图仍然沿袭传统的坊市制,以确保对城市社会的严格控制。但越来越活跃的工商业和愈演愈烈的“侵街”现象,最终冲垮了传统的坊市格局,宋朝政府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开始探索适应现实形势的新的管理体制。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厢级区划及其管理机构的确立。   二、宋代城市厢级区划及其管理――以湖州城为例   从历史上看,厢的建制是由城市驻军防地的划分单元演变而来的。唐高宗永徽元年(650),“以新移葛逻禄在乌都?山者,左厢部落置贸山州,右厢部落置浑河州,并隶燕然都护府”(5)。宋人王应麟进一步解释说:“左右厢起于唐,本用李靖兵法,诸军各分左右厢统之”;又说:“朱梁以方镇建国,遂以镇兵之制用之京师,京师兵有四厢,而诸军两厢,其厢使掌城郭烟火之事,而军旅渐有厢军之名”(6)。后唐长兴二年(931),左右军巡使奏:“诸厢界内,多有人户侵占官街及坊曲内田地,盖造舍房,又不经官中判押凭据,厢界内不敢悬便止绝,切恐久后别有人户,更于街坊占射,转有侵占”(7)。显然,厢由最初的军事防地,逐渐与城区治安和日常管理发生联系。正是在此基础上,入宋以后厢进一步向城市行政区划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发展的特点。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将汴京城外居民区划为八厢,并置厢吏管辖。史载:“上以都门之外,居民颇多,旧例惟赤县尉主其事,至是特置厢吏,命京府统之。(8)”厢级区划在北宋时已在不少城市推行,进入南宋则更为常见。如:温州城外有“四厢八界(9)”;建康府设有城内五厢和城外二厢;嘉兴府城分设3厢;苏州、吉州也有厢的设置。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中,《嘉泰吴兴志》卷二《坊巷》详细记载了湖州城“厢”的分布格局:左一厢,下分4界。其中,南门界,“州治前至两平桥接崇节界”;崇节界,“隆兴桥北至霸王门接飞英界”,飞英界,“飞英寺前至临湖门接报恩界”,报恩界,“郭尚书庙前至陶家巷接崇新界。”左二厢,下分4界:崇新界,“骆驼桥北至子城东口接崇节界”;归安界,“马军营至能仁寺接中界”;中界,“花楼桥至月河口接迎春界”;迎春界,“迎春门至八大巷接南市界”。右一厢,下分4界:南市界,“横塘至西岸史家巷接鹅行界”;鹅行界,“定安门至状元坊接石鼎界”;石鼎界,“旱渎桥至祥符寺”;鱼楼界,“甘棠桥至仪凤桥南东堍接西市界”。右二厢,下分5界:西市界,“市门至眺谷桥、县桥接乌程界”;乌程界,“本县前至浮玉亭接仓场界”;仓场界,“清源门至猎场桥接济川界”;中书界,“张王庙前至广化桥接仓场界”;济川界,“曹公庙至骆家巷接中书界”。可知湖州城区分为4厢17界,各界又都包含一定数量的街市和坊巷。如“自定安门直北至仪凤桥街”有史家巷、天宁巷、曲尺巷、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