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设计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作者简介:郭海宁(1960-),男,山东威海人,威海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摘要】“非美”是对人的感性欲望所追求的人为的物象之美的排斥和否定,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审美意识。对于物象之美的过分追求,既扭曲人性又损害物性。现阶段观光旅游产品设计中过分强调的感官刺激因素,表现出设计者和旅游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情,使得景区变成了一次性消费的商品。在因物欲不断膨胀而导致社会道德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非美”的审美意识是人类的本真需求。
【关键词】非美;味象;超越;物象;至美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2.005
与西方诸多美学家所认为“美重在形象”的观点不同,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的“非美”就是指责并排斥那些所追求感性欲望的人为物象之美,认为追求物象之美就是满足物欲,限制了人们对“道”的感悟。《尚书#8226;周书#8226;旅獒》曰:“不役耳目,百度惟贞。”其意为君主如果不被耳朵和眼睛等感官欲望所役使,就会恰到好处地处理各种事物。因而中国人在审美活动中始终不以拘囿于物象本身为满足,而是崇尚从精神上超越物象的固有属性,追求“味象以观道”更深层次的审美意境。这样的意境美是心灵情态自由的产物,其特点是自然、深邃、无功利的。旅游活动是获取这样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就是要摆脱功利的缠绕,实现身心的愉悦,然而,现在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更重视能够引起游客感官刺激的物象本身,将审美活动停留在物象表层对游客的生理刺激上。
一、旅游产品设计应超功利审美意韵
所谓的“象”包含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是我们认识世界、感悟世界、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凭借。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原始采集和狩猎活动中,就培养了对周围的自然之“象”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诸事诸物之‘象’来发现某种征兆,在‘象’与其表达或预示的东西之间建立一种因果或巫术的关系#8226;#8226;#8226;#8226;#8226;#8226;”。“这里的‘物象’不是事物或思想的孤立、静态之象,而是思维与事物一体沟通并与整个宇宙相互联系的动态之象”[1]。《易传#8226;系辞下》记载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对“象”神奇力量的阐释,为中国人超越物象的审美打下了基础。
在观光旅游中,游客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从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中观“万象”,并在虚静的状态下,超越“万象”, 追求“味象以观道”的宇宙一体的“至美”。
“味象”是审美过程,就是审美主体以清净无欲的超功利情怀,在审美客体“象”的基础上,品味、感悟其内在的深层意蕴,从精神上把握无限与永恒。《左传#8226;昭公二十年》中便有“声亦如味”的比喻。《论语#8226;述而》亦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儒家在“声”与“味”的联系中,将“味”由生理快感,升华为审美愉悦。但道家创始人老子比儒家更早地将“味”推向了超越形式美的层面。他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2]。 “味”“无味”之“味”,就是对物性的超越。老子追求“涤除玄鉴,能无疵乎?”[3],把心灵清洗得干干净净,无一丝尘埃,使心灵处于“无”的状态,这样心灵就能像一面明净镜子,全息地关照宇宙。南朝山水画家宗炳,在他的绘画理论著作《画山水序》中也有“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的论述。“澄怀”就是使自己的情怀如水一般平静而清澈。
西湖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十大景观,其众多的名胜古迹与秀丽的湖光山色溶为一体,游客在对十大景观之“象”的关照中,体味到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所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超然美丽。在如水般的心境中,实现了神与物游的心灵情态自由。
在“味象”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不可分的,人与宇宙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它不像逻辑思维那样,将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在真实的层面上对物象加以分析和限定。可见中国人所追求的便是一种宇宙整一性的审美意蕴。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3]。
通过“味象”,审美主体实现了“象”之外的“韵”、“境界”等由表及里、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超功利的审美体验与追求。
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对“韵”的关注,主要是指源于物象又超越物象的更为内在而深刻的审美意味,尤其是清雅淡远的审美意蕴,它的终极价值目标是指向无限。
中国人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体育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小学体育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 VIP
- (2025)冠脉介入培训试题答案.docx VIP
- 毛利人的传统文化.pptx VIP
- 新西兰毛利文化课件.pptx VIP
- 固体物理学 -课件(3.1.1)--第三单元课件.pdf VIP
- 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计划及教案(全册)(表格式107页).doc VIP
- Dell戴尔Dell 32 Plus 4K QD-OLED显示器 - S3225QC用户指南.pdf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教材解读.pdf VIP
- 遗失补办户口本授权委托书.doc VIP
- 2020年自考《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