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应用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涌进中国,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在我国越来越流行,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逐渐弱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如何挖掘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德育资源并合理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程中,这是值得我们深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节日 德育资源 思政课程 应用
传统节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是历史文化的体现,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深刻认识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宝贵意义,在欢度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并为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一、我国传统节日的现状
2004年初召开的两会,有代表提出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设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2004年底,随着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我国再一次意识到保护传统节日的迫切性。毋庸置疑,端午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传承至今却被“捷足先登”,这无疑给国人深刻的教训。2008年起,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原汁原味的节日习俗早已不在。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方法逐渐发展为春节吃饺子、元宵吃??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而之前的春节游艺、端午龙舟、中秋赏花赏月的习俗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传统节日的最大意义或许就是可以放假,出去旅游,而对于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及文化精神却了解甚少。在学生们的眼里,他们更熟悉的是“汤圆节”、“粽子节”、“月饼节”等称谓。在学生传统节日统计调查中,能够完整说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五大传统节日的学生仅占四分之一,更有众多学生把国庆节、劳动节等节日混入传统节日的行列。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更别说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各种洋节在学生中间越来越流行。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被部分年轻人玩得“不亦乐乎”,把过洋节当作时尚。这是我国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二、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德育资源
1.对祖国至忠、对民族至爱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端午节的设立就是为了纪念爱国忠臣屈原。屈原是楚怀王在位时的重臣,“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后来屈原因受到重视而遭到上官大夫的嫉妒,奸臣当道,渐渐失去了君主的信任。眼看自己的国家都城被他国攻陷,自己却无能为力,悲愤绝望,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凭吊屈原,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以保住屈大夫的尸身。由于屈原投江那天是五月五日,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纪念这位爱国忠臣。端午节寄托着百姓对爱国忠臣的纪念,弘扬的是屈原的爱国精神。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也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臣介子推而设。春秋时期,介子推对重耳“割股啖君”,重耳后来结束逃亡,成为晋文公。晋文公论功行赏,介子推功不言禄,隐居山林。晋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烧山,介子推不肯受赏,抱树而死。后来晋文公悲痛不已,下令这一天全国上下只能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介子推的言行体现了正义之道,体现的正是赤诚的爱国之心。中秋节、春节这些节日,在外的人们以及海外华侨都有回家的传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除了体现思念之情,更体现出一种民族凝聚力。亲人的相聚、中秋的圆月都包含着炎黄子孙对自己国土的思念之情,象征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传统节日都可以拿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生动有趣的人文史事,对爱国主义教育更有说服力。
2.孝道至上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孝道至上。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体现的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孝道传统。自古以来,每逢佳节人们喜欢亲朋相聚在一起,敬老孝亲。清明节、重阳节,人们回家祭奠祖先,拜亲访友,这就是孝道。近年来的清明节,人们祭奠炎黄、缅怀革命先烈,这是追根溯源,对中华民族这个伟大民族的认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2012年,国家正式设立九九重阳节为“老人节”,倡导敬老、孝老的社会风尚。每逢重阳,全家坐在一起为老人过节,这种传统节日体现出的孝老文化,本身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其中体现的德育,是“身教”,胜于“言传”。交通的便利导致现在多数人都出门在外工作,“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传统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尤其在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里。现如今的传统节日,更重要的是亲情的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很浓厚的“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