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旁听“追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在北大旁听“追梦”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北大游学,转眼已近二十年。“北漂”的岁月让我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体味了世间的冷暖,意志得到了磨炼,人格得到了升华。成家立业,从事公益,研究家谱,出版著作,可谓收获颇丰。回首往事,感慨万千,但愿北京大学的旁听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3月14日,对我来说,非同寻常。18年前的这一天,我第一次跨进北大的校门,开始了漫长的北大精神寻梦之旅。   在时任北大中文系办公室主任、我的老乡张兴根先生热情周到的安排下,我顺利办理了单科进修手续,并被安排住进了北大45楼的研究生宿舍。我在北大游学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怀揣梦想 向往北大   1989年,我高考落榜,其后五年,我先后担任过语文代课教师、镇文化宫专职管理员、浦江县曹聚仁资料馆筹办负责人等,并当选为第二届共青团金华市委委员。   虽然我工作能力很强,但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仍经常受到排挤和冷落。26岁时,我还只是浦江县图书馆的一名临时工。   在浦江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我偶然认识了北大中文系办公室主任张兴根先生。当时我写信对他说:“我的工作能力不错,但临时工的工资每月只有140元,没有大学文凭,又很难转正,我希望能到北大中文系深造。”张先生很快回信给我,欢迎我到北大中文系进修。   1995年底,我辞去了曹聚仁资料馆的工作。过完春节,我便带着父母所有的积蓄3000元钱,以及几十公斤有关曹聚仁、柳贯以及家谱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开始了我北大的游学生涯。   寒窗苦学 半工半读   到北大的当天,张兴根陪我去教务处办理进修手续。一打听,当时一年的学费就要3000元,我愣住了,心想我带的3000元钱,如果要办理正式进修手续,吃住就成了问题。   这时有位教授建议说:“一般来北大进修的,都是为了拿个结业证,方便回去评职称。如果你只为了求学,不如在北大中文系旁听,也就不需要交一分钱了。”   无奈之下,我采纳了这位教授的建议。不过,我还是选择了一门旁听费最低,而自己又比较感兴趣的“唐宋散文研究”的课程,交了80元钱,在北大成教学院领到了一张单科进修的旁听证。   4个月后,带来的3000元钱已经所剩无几。我对未来感到不知所措。   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北大校园里转悠时,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小储藏室,竟然没有锁门,只有四五平方米,不通暖气不通水电。我找来了砖头和木板,搭了个简易的床铺,就在这里偷偷住了下来。我还给这间陋室取了个雅号:“静心斋”。每天白天,我去课堂听课听讲座,晚上在图书馆遍览群书;晚上10点光景,我则回到“蜗居”,在微弱的烛光下写听课笔记和日记。冬天房间里很冷,墨水都结了冰!   那时的生活虽然很艰苦,我却非常怀念那一段潜心学问的时光:一个人看书写东西,每天几乎都能写一篇文章。   可惜好景不长,元旦前后,我的“偷住”被北大保卫部的人员发现了,我无奈搬出这间温馨而让人心酸的小屋。   当时我一心听课和学习,也没有专门的工作。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在学习之余,想办法挣钱养活自己。   那时,我常常把日常的消费控制在最低点,有时窘迫到一个馒头加点白开水就算一顿饭的程度。这样的情况,直到1996年底我进入北大出版社兼职后,才有了明显好转。   我在北大出版社干了一年半,主要是校对《全宋诗》。这项工作,对我的文字功底和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时期,我的生活相对稳定,出版社1500元的薪水,足够我一个人的生活开支。记得当时,我买的书和资料最多。一年半后,我主动放弃了这个兼职,开始了个人研究学问的人生道路,做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北大边缘 倡导游学   在北大18年,我被媒体誉为“北大旁听十年熬成的学者”“北大游学代言人”“北大边缘人”的倡导者,这是我自己也始料未及的。   2001年3月22日,我写了“《北大边缘人的故事》的征稿启事”,翌日在北大三角地张贴后,“北大边缘人”不胫而走,成了在北大旁听、考研等游学群体的代名词。该启事写道:“在北大周边学习、生活、工作的各种各样的边缘人肯定不少,他们如饥似渴般呼吸的是燕园清新的空气,吮吸的是未名湖甘甜的乳汁,汲取的是北大100多年历史积淀而成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感受的是北大这博大精深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他们有缘与北大结识,虽然穿的不是北大的校服,但他们身上同样流淌着北大的血液……   其后的数年中,我收集了50余万字的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章,编著完成了“精神寻梦在北大”系列文章。北大哲学系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获悉此事后,欣然题词:“追求真理,振兴中华”。   我在京漂泊10余年,遇到的困难太多了,幸亏得到不少师友的无私帮助,才能坚持到今天。我现在特别能够理解刚来北大游学的同学,他们有求于我时,我一般都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   最近这些年,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