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儒道哲学方法论探析
先秦儒道哲学方法论探析
【摘要】哲学方法论是在一定哲学原理或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关于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儒道两家自先秦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奠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根基,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儒道 方法论 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36-02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即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中国哲学史上对求知的方法有过许多论述,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有关认识方法的各种见解,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方法的理论。本文从先秦儒道思想主要是孔子、老庄思想入手进行探析。
一、儒家:在实践中学,在创造中学,在快乐中学
首先,在实践中学。余英?迹骸叭寮仪а酝蛴镂薹鞘且?我们把做人的道理溶化在‘日用常行’之中。”[1]学要落实到行动上、生活中,才能实现学的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第八》)孔子主张多闻多识。他说自己:“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智)之次也”(《论语?八佾》)。他曾问礼于老聘、问官制于郑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好学还表现为在生活中学,随时随地学。《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记载:孔子在卫,卫之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也!小子识之。”子贡问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其返也如疑。’”子贡曰:“若速返而虞哉?”(虞祭,既葬之后的祭祀)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识之,我未之能也。”孔子观察卫人送葬,往墓地去时,是仰慕、依恋父母的样子;往家返时,是迟迟疑疑、不忍离开的样子,孔子认为这是孝子情之至的表现,值得效仿和学习。
其次,在创造中学。孔子鼓励大胆怀疑、独立思考。有问题意识,才会有思考习惯。他要求学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论语?为政》),“阙疑”、“阙殆”就是存疑;“疑思问”(《论语?季氏》),问包含两个方面:问别人和问自己。问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自己解决不了疑问,再问别人。他的教学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再次,在快乐中学。把学习本身当作乐事,体验生命存在的愉悦,享受人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蒙培元解释说:“知之”是获得性的,只是得到知识;“好之”则进了一步,产生了兴趣爱好;乐之则是自己心中之乐,可说是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学习到了“乐以忘忧”的地步,就不只是外在的学习,而是进入生命的体验,体会到人生的乐趣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就是一种乐以忘忧的学问境界。
二、道家:反面思维、整体思维、直觉思维
首先,反面思维。是一种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往往能打破条框,揭示事物深层内涵,养成超越性眼光。老子说“反者道之动”,道本身具备两种对立相反的力量,才具有了运动的本性。比如反身求己,自知者明;无所待(依赖)、不假于物而得自由,正言若反、无为而治都属此类。庄子对这种辩证法进行了发扬,举出了更多具体鲜活的例子。比如对仁义虚伪性的揭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庄子??l箧》);发现无用的大用,“天下皆知有用之用也,而不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反思科技的作用,发现它的便利带来了人的机巧之心。子贡建议浇灌苗圃的老人用当时的先进工具桔槔,省时省力,但老人却回答他:“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使用机械必然要使用机关枢纽,研究机关枢纽必然要具备机心;一个人的胸中存了机心,心地便不再纯朴,心地不够纯朴则心神不能安定;而心神不定的状态不符合自然之道。
其次,整体思维。庄子反对对宇宙自然作支离破碎的认识,他把百家众技比喻为耳目口鼻,认为其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具有片面性。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会发现对事物大小美丑是非善恶的判断都是相对的。比如把人类与万物放在一个体系里比较,对人、泥鳅、猿猴而言,舒适的住处没有一定的;对人、麋鹿、蜈蚣、猫头鹰乌鸦而言,可口的味道也没有一定的;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向高空,这是由于人类与其他动物对美的判断也不一致(《庄子?齐物论》)。如果把生死看作道的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