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笔法识结构求拓展
褚遂良(596-685),字登善,浙江钱塘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褚遂良书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窈窕合度”,表明褚字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最具代表性的传世作品,因其独特之美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好者,然而掌握褚字灵动的结体、瘦劲飘逸的笔法具有极大的难度,不易找到入门路径,更不用说登堂入室了。有幸拜师杨明臣先生学习书法以来,得到了技法、书论、文化等不同层次的系统学习,更受到了手把手的具体指导,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临习也有了新的体会,现试从笔法、结构和拓展性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论述。
一、丰富多姿的笔法
学习书法,首先需要掌握笔法。
钟繇说“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王羲之《书论》中说:“夫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唐代张怀??云:“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元代书法家赵孟?\在《定武兰亭跋》中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由此可见,古代书家对用笔的重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学习楷书,选择入门法帖一般多凭天性喜好,但是如果要走上更高的层次,必然在笔法上有更高的要求。与诸家相比,研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对掌握笔法有“辨识脉络、看清细节、了解变化”三个方面的裨益。
1.显性。楷书发展,从初始阶段的天真烂漫,到成熟时期的端正严谨,是笔法、结体不断整饬规范的过程,是从个性中归纳提炼共性的过程。然而,当这一过程达到顶峰时,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要么是一种表面看来极其平正整肃,实质上内化万法而无踪迹的体现,虞欧是其典型代表;要么是以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征淹没了技法和过程,以“己法”而盖“他法”的极致体现,颜柳是其典型代表。这两种情况,使后人学习楷书,或如入云雾不着边际,或未掌握正确的方法反而养成了习气。以上现象,虽有碑版风化、拓帖损失而影响字迹的因素,但更多是各家笔法特点使然。相比较而言,唐以前楷书诸家所传法帖能使当下学书者看清笔法真面目的,当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与以上诸家不同,褚书的笔法是显性的。褚遂良不掩饰用笔痕迹,甚至以强调这种痕迹为趣味,起伏提按来去,清晰明快。我们从市面上《雁塔圣教序》刊印的字帖可以看到,即使经过刻石、拓片、印刷等环节,仍然无法削减褚遂良笔法强烈的显性程度,这种显性,体现出来的不是刻意的张扬,而是在高度控制水平下的自然流露,如同骑术高手,一纵一驰皆在掌控之中,也似舞蹈家的足尖,跳跃盘旋无不中节。起笔从哪入、行笔怎么走、收笔如何停,似有跨越时空的笔毫,引导我们的目光流畅地游走笔画的全过程,清楚地把握用笔的整体情况和真实面目。由此,再去回顾孙过庭《书谱》中“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Z挫于毫芒”之述,就会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2.细节。日本学者荒金大琳、荒金治父子曾经在上个世纪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原碑做过近10年的深入研究,逐字拍照放大,笔画细节得到充分体现。实际上,即使是原大的碑帖拓片,我们也能看到比其他书家更为清晰的细节。在单一笔画上,能看到起笔、行笔、收笔在不同角度、力度上的变化;在单个字上,能够看到笔画之间起止转换的脉络;相同点划出现在不同位置上,调整变化的细微差异等。碑拓尚且如此,回想当时书写状态对细节的关注该是多么精确和着力。可以这样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实际上是对一些在书论中描述得比较抽象的笔法概念提供了具象的范本,通过对此碑的研习,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关注和辨析,能对古代书论中诸如“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等笔法的描述有较好的印证,从而加深对楷书笔法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对提高笔性、精通笔法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3.变化。杨明臣先生在授课时曾指出:历代书论皆对笔法有高度论述,甚至认为“千古不易”,我们要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全面理解“变”与“不变”,要在“不变”中求变,在“变”中把握规律。以此为指导,在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就能发现笔法的丰富性和变化性正是相辅相成的。同样的点画,有的沉着、有的轻灵,有的直起切下有的逆入内敛,在楷、隶、行的意趣间得心应手地跳出跳入而又浑然天成,看似纤瘦实则饱满、以绕指柔的细腻体现百炼钢的劲健。这一切的基础,正是在用笔方法上把持中锋行笔的基础“不变”,同时又能应势运毫的“适变”,即腕指之力在于能够“听”到笔毫的弹性,而笔毫的弹性只有在中锋的垂直状态下才能保持相对最佳,这样在取势和运锋过程中,灵活运用字内和字外取势的时机,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