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书整理者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释义两个问题考辨.docVIP

关于新书整理者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释义两个问题考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新书整理者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释义两个问题考辨

关于新书整理者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释义两个问题考辨   摘要:关于贾谊《新书》是由谁整理以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释义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分歧都在于对“君”字的释义不同上。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漆耳杯铭文中的“君”字及《新书》中“怀王问于贾君曰”中的“君”字进行双向考辨,提出了“君幸食”、“君聿酒”铭文的新解释以及《新书》系贾谊之子贾?[所整理这两个结论。   关键词:“君幸食”;“君幸酒”铭文;《新书》整理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7)04-0090-04      贾谊《新书》究竟是由谁最后整理成书,学术界有多种说法;马王堆汉墓出土漆耳杯上铭文“君幸食”、“君幸酒”作何解释,也存在争论。由于《新书》产生的时代与马王堆汉墓下葬时代基本接近,关于《新书》问题的争论及马王堆出土漆耳杯上铭文的不同看法又均与“君”字有关。本文通过对《新书》中“怀王问于贾君曰”中的“君”字以及与马王堆出土漆耳杯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中的“君”字进行双向考辨,提出了《新书》是由谁整理的新观点以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新释义,以供同仁指正。      一      围绕贾谊《新书》,历代争论甚多,仅其称谓就不规范。现有诸版本书名不一,有称《贾谊新书》、《贾太傅新书》,亦有名《贾子》、《贾谊集》或《贾长沙集》者。窥其内涵,亦稍有区别:名《新书》者,仅指贾谊文论五十八篇,而疏赋不在其内,或是将其以为附录列于正文之后;而称“文集”,则含贾谊全部作品。历代研究《新书》多在思想价值、文字考据上下功夫,而《新书》究竟由谁整理成书?至今仍模糊不清。   纵观贾谊全部作品,包括《新书》、辞赋及已秩的《左氏传训诂》和《五曹官制》四种。用现代标准分类,上述著述包含了议论文、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及策划方案,而一些议论文如《先醒》、《劝学》等,并非贾谊在世时即已成篇,这就存在一个谁最先完成了对贾谊作品的收集整理,并使之以《新书》流传后世的问题(本文以《新书》代指贾谊全部作品),对此,学术界目前有多种看法:   1、刘向整理成书。《崇文总目》最先指出《新书》系刘向删定,因皆书著录舛误较多,均不以为据。学术界多采用清孙诒让之论:“《新书》者,盖刘向奏书时所题,凡未校者为故书,已校订可缮写者为《新书》。”此说影响较广,杨鹤皋先生即认为:“后来,刘向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比较完备地搜集了贾谊的作品,加以整理编纂,校订为《贾谊新书》,亦称《贾子》,《汉书?艺文志》说有‘贾谊五十八篇’,大概就是刘向整理的《贾谊新书》。”   2、由贾谊之孙贾嘉或曾孙贾捐之整理。此说系由当代徐复观先生提出:“《新书》的内容,虽全出于贾谊,但他三十三岁便死了,将其编成五十八篇,并冠以《新书》书名,并非出自贾谊自己,可能是出自‘至孝昭时列为九卿’的他的孙贾嘉或是他的曾孙贾捐之之手。   3、由贾谊的门徒整理成书。此说出自清卢文□。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书校本贾谊新书后》云:“《新书》非贾生所自为也,乃习于贾生者萃其言以成此书耳。犹夫《管子》、《晏子》非管晏之所自为。”“余谓此书必出于其徒之所纂集,篇中称‘怀王问于贾君’,又《劝学》一篇语其门人。皆可为明证,但多为抄胥所增窜。”   4、伪书说。此说以宋人陈振孙为代表。陈氏《直斋书录解题》指出:“其中非《汉书》所有者,则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清姚鼐《惜抱轩文集卷五》:“贾生书不传久矣,世所有云《新书》者,妄人伪为者耳。”姚氏还进一步武断:“班氏所载贾生之文,条理通贯,其辞甚伟。及为伪者分晰不复成文,而以陋辞,聊厕其间,是诚由妄人之谬,非传写之误也。”伪书说除承认《史记》、《汉书》所录贾谊作品外,认为《新书》中其它作品均非贾谊之作。此外,也有对《新书》并不存疑,但对部分篇章有疑,主要针对《惜誓》、《先醒》等篇。   上述四家之论虽各有其理,但无一家成为共识,盖其均有缺陷。关于“伪书说”,历代批评者甚多,系其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连卢文昭氏也不屑,卢氏认为《新书》虽为门徒所纂修,“然其规模,节目之间,要非无所本而言以成此书耳。”“《修政语》称引黄帝、颛、喾、尧、舜之辞,非后人所能为撰。《容经》、《道德说》等篇辞义典雅,魏晋人决不能为。”卢氏推测《新书》系贾谊门徒或“习于贾生者萃而为之,其去贾生之世不太相远绝。”这样,卢氏实际上否定了“伪书说”。   那么,为什么后世会出现“伪书说”呢?对此,明李梦阳的解释较为可信“及刻本失,士夫家转抄,一切出吏。吏苦其烦也,则任减落其字句,久之眩或,腧行窜其字句,重复讹之,士夫者又靡之较也,故其书愈舛缺不可读。为什么《汉书》中的贾谊之文与《新书》差别甚大呢?也应该是这个原因,即《汉书》与《新书》在流传中的地位所决定。《汉书》系正史,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