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织布局与近代机器纺织业
纺织业在传统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众手工业,其生产大部分是与家庭农业相结合,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到了近代,外国资本对中国大肆进行经济侵略,虽然一开始并没有在华设立纺织厂,却通过商品输入贸易慢慢侵蚀和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最终导致其逐渐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外国洋行产生了就地利用原料和廉价劳力,直接在华设厂制造的念头,积极在上海、广州等地着手兴建,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这些企图没能得以实现。
对于中国社会经济中出现的这种新情况,晚清的有识之士有所觉察。郑观应站出来大声疾呼,“方今之时,坐视土布失业,固有所不同,欲禁洋布不至,亦有所不能,于无可如何之中,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外国机制纱布的进口量逐年急增,导致白银日益外流,严重危害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李鸿章1874年就有自行设厂制造布匹的打算,却因没有合适人选具体筹办而作罢。到12月10日,在上奏筹议海防折时李鸿章顺带提出:设制造局开矿办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矗?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这可看作机器织布局创建之发轫。
不少华商虽有一定资本创办近代工业,但他们深恐新办的事业付诸实施便在官吏的盘剥之下导致严重损失,因而裹足不前。另一原因是洋行常以淘汰或质次的机器欺骗华商,例如1877年秋间上海近郊有人拟开设机器轧花厂,前往载生洋行订购轧花机。洋行方面言明该机每日耗煤100磅,轧籽棉10担。但第二年货到试车,耗煤量过大而日产能力也远未达到原定指标。华商因此断然拒绝购置,民族资本的创业计划流产。由此可见,在技术落后而风气未开的晚清上海社会,资力薄弱的中国商人自主创业是何其艰难。李鸿章正式着手筹建机器织布局是在1876年。这一年春天,他在致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仿织,期渐收回利源。……而苦于无人创办。……适有魏温云观察纶先,与弟世好,会计最精,商情最熟,浼令出头承办。”再次强调指出,“购机器仿织”的目的在于“期渐收回利源”,织布局的筹建开始有了新的进展。
为扶持这个新生的民用企业,李鸿章在政策上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织布局所产的布匹,在上海本地销售可以免纳厘税,如果运往内地或分运其他通商口岸再转入内地销售时,则仅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内运沿途不再交纳税厘。如此,一则可以比进口洋布少纳5%的进口税,二则运入内地时又可以比洋货少负担2.5%的子口税。这种特权显然有利于织布局同洋货的竞争,从而为它在开工以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蒸蒸日上的局面。不唯如此,李鸿章还为机器织布局向清政府争得了独霸上海市场的“十年专利”。
专利之事,是郑观应主持织布局实务的1880―1882年间,根据西方各国通例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向李鸿章提出建议,“应请宪恩酌给15年或10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自纺织,卑局数年来苦心巨赀,不敢徒为他人争衡”。“嗣后上海一隅。无论何人,有志织务者,只准附入本局合办,不准另立新局。”郑观应等人以进口的外国纺织机不适应中国棉花的特性,已对外国机器进行了适当改良为由,提出了一定年限的专利权的申请,目的在于保护织布局自身有相对安全和平稳的发展。
李鸿章觉得郑观应所言很有道理,于1882年4月23日专折上奏清廷说,“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迭经饬办,均以经费不充,税厘太重,相率观望,久无成议。……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其应完税厘一节,该局甫经倡办,销路能否畅旺,尚难预计,自应酌轻成本,俾得踊跃试行,免被洋商排挤。”
清廷对李鸿章在洋务上的创举向来极为重视,这次也不例外,于是织布局幸运地获得了10年的专利期。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一特权不久即发生了实际应用,1882年,美商华地码((M. S. Wetmore)准备在上海开办纱厂,织布局马上根据所获得的专利权加以驳斥,李鸿章也明确表示反对,美商未获成功,从而减少了来自外商的竞争。因此,从这一点来说,10年专利权对织布局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