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效厚度小于1m井下套管原则的探讨
    摘 要:主要针对新完钻井有效厚度小于1m井是否下套管进行探讨,分析以往有效厚度小于1m这类井压裂投产后产能情况,及压裂效果好坏的原因,尽量减少投产后低效井的比例,同时给井位运行提出指导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建议。 
  关键词:下套管 压裂;压裂效果;分析 
  Abstract: it will mainly for new drilling the effective thickness less than 1 m discusses whether the well casing, analyzes ever less than 1 m the effective thickness of fracturing well after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the cause of fracturing effect stand or fall, try to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well after the production of low efficiency, and to put forward the well operation guidance, the stronger practical Suggestions. 
  Keywords: casing fracturing; Fracturing effe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外围油田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的某凹陷地区,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是A油层。通过近些年来的钻井开发,其油田内部A油藏已基本动用,动用区块储层发育情况、油水分布规律也得到了更清晰的认识。产能基建区块主要位于已开发油田边部,构造位置相对变低,其储量丰度较低,储层发育变差,单井有效厚度在0.2―2.0m之间,单层有效厚度在0.2―0.8m之间,由于受微幅度构造、断层、岩性等因素的影响,区块内油水分布也更加复杂,因此对新完钻的有效厚度小于1m井是否下套管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有效厚度小于1m的压裂井投产效果分析 
  1.1A区块压裂井效果分析 
  A区块为2007年产能基建区块,基建油水井48口,压裂投产油井9口,其中3口井有效厚度小于1m,于2007年6月份投产,平均射开砂岩厚度4.9m,有效厚度0.7m,初期日产油2.4t,含水11.0%;压裂后初期日产油4.4t,含水9.7%;压裂半年后日产油3.2t,含水15.1%。见表1。 
  表1 A区块压裂井产量情况表 
   
   
  分析这3口井压裂效果较好主要原因: 
  (1)该区块全区为纯油层,导致压裂井含水较低。从A481区块储层钻遇情况来看,全区以纯油层为主,未钻遇到水层,仅有2口井钻遇同层。 
  (2)压裂井层位与邻近井发育着河道砂、主体河间砂的层位相沟通。如A152井,见表2。 
  表2 A区块储层钻遇情况统计表 
   
   
  1.2 B292区块压裂井效果分析 
  B区块共基建油水井50口,其中有效厚度小于1m压裂投产油井5口。5口井均于2007年下半年投产,平均射开砂岩厚度6.6m,有效厚度0.3m,初期日产油0.9t,含水46.7%;压后初期日产油2.6t,含水18.3%;压后半年日产油2.1t,含水18.4%。仅永114-斜90井压裂后日产油量较低。 
  分析这4口井压裂效果较好主要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全区基本以纯油层为主,仅有1口井发育同层,即使压裂投产井的含水率也较低;二是压裂井与周围直井的沟通较好,能够与河道砂和主体河间砂形成有利通道。但B90井产油量较低,分析主要原因是该井东部有断层,永114-斜88井砂岩发育较差,而与永112-88井没有形成有效连通通道。 
  1.3 C1区块压裂井效果分析 
  C区块位于徐家围子油田南部,向南与BC油田相连,根据9口完钻井资料统计,平均单井砂岩厚度7.9m,平均单井有效厚度1.2m。该区共投产油井7口,其中有2口油井有效厚度小于1m,采用压裂投产方式投产,均于2007年11月份投产,平均有效厚度0.25m,初期日产油0.1t,含水95.6%;半年后日产油0.15t,含水95.1%。这两口井压裂效果较差,含水较高。分析其主要原因: 
  (1)从构造图上看,C1区块位于徐家围子向斜斜坡上,属于油水过渡带地区,由于局部断层遮挡形成构造-岩性油藏。 
  (2)从A油层钻遇率情况统计表来看,全区发育同层,从A41层有水层发育。这两口井构造位置均较低。见表3。 
   
  表3 C区块完钻井A油层钻遇率情况统计表 
   
   
  2 有效厚度小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