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选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摘要利用8个从攀西地区玉米地方品种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3个杂交组合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4个杂交组合,对单穗粒重、穗长和穗行数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表现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穗长和单穗粒重受加性、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
中图分类号S51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065-02
CombiningAbilityAnalysisonEarTraitsofMaizeInbredLinesNewlyBred
CHEN Bo
(Xichang College,Xichang Sichuan 615013)
AbstractEight maize inbred lines newly bred and three hybrids were used to make 24 hybrid crosses by NCII design.Three main ear traits of the 24 F1 hybrid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SCA)and genetic paramet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ws per ear was mainly affected by additive gene effect,while ear length and kernel weight per ear were jointly controlled by additive and non-additive gene effect.
Key wordsmaize(Zea mays L.);inbred lines;ear traits;combining ability
种质资源是玉米杂交育种的物质基础,随着优良杂交种的大面积推广,其种质基础狭窄的问题日益凸显,种质创新是目前玉米杂交育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吴景锋[1]、曾三省[2]均指出筛选鉴定地方品种资源,并从中选育优良自交系是进行玉米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而对于新选自交系的评价,除了其自身农艺经济性状优良以外,配合力也是衡量其育种应用潜力的重要指标。配合力测定既是评价新选育自交系的重要方法,也是优势杂交组合选择的重要途径[3-4]。该文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从攀西地区玉米地方品种中选育的8个自交系的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旨在对新选自交系育种潜力进行初步评价,同时为进一步利用自交系组配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8个从攀西地区玉米地方品种中选育的自交系,编号为231、255、403、416、423、428、429、439;以及3个用西南山区玉米杂交育种常用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编号为522、523、524,共11个亲本材料。
1.2试验方法
2009年在西昌地区,以3个杂交组合为母本,8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杂交组合。2010年在西昌学院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3次重复,2行区,行长2.0 m,株距0.34 m,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蜡熟期,每个小区收取中间10株,测定秃尖、单穗粒重、穗行数和穗长等指标,试验数据采用DPS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配合力方差
根据试验设计,对组合间秃尖、单穗粒重、穗行数和穗长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秃尖外,组合间单穗粒重、穗行数和穗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1),说明各组合间遗传差异由基因型差异引起,是真实存在、可遗传的,可进行配合力方差分析。
2.2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效应
从表2可以看出,一般配合力较能体现自交系的育种利用价值,新选育的8个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且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正向和负向两向效应。其中,自交系231、255、416、423、429穗长的一般配合力表现正向效应;自交系403、416、423、429、439穗行数的一般配合力表现正向效应;自交系416、423、429穗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表现正向效应;自交系416、423、429在以上3个指标的一般配合力中均表现出正向效应,表明这3个自交系可以通过增加F1代的穗长和穗行数来增加单穗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2.3各组合特殊配合力
从表3可以看出,穗长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有522×416、523×403、52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