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叙事视阀下新闻编译策略
再叙事视阀下新闻编译策略
【摘 要】本文基于梦娜?贝克的再叙事理论,分析《参考消息》的编译文章中译者为了抑制、强化或是修改原文中的叙事框架,如何在遵守新闻传播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来运用具体编译策略以达到符合国内受众期待的译文所。研究表明译者采用梦娜?贝克提出的“加标记建构”、“参与者重新定位”、“选择性建构”三种再叙事策略通过删减、增补、重命名等手段来实现重新建构叙事框架的目的。
【关键词】梦娜?贝克;再叙事;编译
【Abstract】Based on Mona Baker’s re-narration theory,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trans-edited news report in the to find out how do the trans-editors wield specific translat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suppress,underline and modify narratives embedded in the original texts and make the target texts readable without viola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news wri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editors use re-narrating strategies of“selective appropriation”, “re-positioning of participants” and“framing by labelling” proposed by Mona Baker, in which methods like omission, addition and changing name of certain elements in the text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frame narrative.
【Key words】Mona Baker; Re-narration; Trans-editing
0 前言
1989年,卡伦?斯戴汀将英文中的translating(翻译)和editing(编辑)两个概念融合,创造性地提出transediting(编译)这个概念(Stetting,1989:371-382)。巴斯奈特指出:“编辑是所有新闻翻译中关键的环节。不同于原文的文本大小、文体风格一般需要保留的文学翻译,新闻翻译中必须使用涉及到综合、删减手段的新闻编辑(Bassnett,2011:14)。此外,刘其中教授认为,新闻编译是通过翻译和编辑的手段,将用源语写成的新闻转化、加工成为译语语言新闻的翻译方法(刘其中,2009:204)。刘教授同时批评指出,很多媒体的编译者出于政治取向的考虑,精心选取的材料通常是符合“本报”编辑方针的内容,而未曾选入的部分应该是有损国家形象、有违编辑方针的文字(刘其中,2009)。笔者认为,尊重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的原则,作为“二次传播”的新闻翻译同样要以此原则为基础,向国内的读者呈现客观的事实。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新闻媒体是各个国家、政党的喉舌,不存在完全的客观真实。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该国家、政党的意识形态。Fishman对新闻的基本原则表述为“某件事如此是因为某个人说它如此。”由此看出,新闻的原则因为权势人物、机构的干预往往被扭曲。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莫娜?贝克(Mona Baker)在她的著作《翻译与冲突――叙述性阐释》(Translation and Conflict:A Narrative Account)中将翻译置于“叙事”的视角下研究,提出翻译即是“再叙事”,并认为译者能够瓦解原文的叙事框架,并建构起译者自己的“叙事”。
本文将以2016年5月《参考消息》对美国媒体关于中国报道的两则新闻编译为例,基于莫娜?贝克提出的“参与者重新定位建构”、“加标记建构”及“选择性建构”三种主要的叙事策略,分析编译者是如何重构原新闻故事中“西方中心主义”的霸权话语。
1 叙事及再叙事
不同于文学研究中的叙事,在新闻学中,罗伯特?恩特曼(Robert M Entman)对叙事的定义,即:设立叙事框架就是选择、强调被认为是“事实”的部分,并使它们在用于传播的文本中更为显著,以此来引导受众对某一问题的界定、因果解释和道德评价(Entman,1993:52)。而本文中,美国媒体正是利用新闻叙事的这一特点来传播“中国威胁论”等不利于中国形象的观点。莫娜?贝克在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