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咸怨赜谘术交流思考.docVIP

刘咸怨赜谘术交流思考.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咸怨赜谘术交流思考

刘咸怨赜谘术交流思考   摘要:20世纪初期的传统学术受到了西方学术的巨大冲击。作为传统学术的虔诚者,刘咸?约?力维护着中国的传统学术思想。本文通过对刘咸?杂朊晌耐ǖ氖樾沤舛?,试分析一下刘先生对传统学术当时现状的感触及对西学的态度。进而反映出,刘咸?陨?希望通过学术的交流来解决传统学术所面临的问题,使其传承,发扬光大。   关键词:刘咸??;蒙文通;书信;学术交流   中图分类号:K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170―02      刘咸??(1896年11月29日至1932年8月9日),字鉴泉,别号宥斋,祖籍四川双流。先生虽然英年早逝,但可称为近世学术之奇才,是蜀学代表人物之一,研究涉及文学、史学、佛教、书法等诸多学术。蒙文通(1894―1968年),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上古史专家,同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也有专长,在佛学上也有精深的见地,在蜀学界亦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      一、传统学术的思考      在写给蒙文通的《丁卯九月书》①中,刘咸?钥?篇就阐发他对蜀学现状的担忧,表达了自己的“空谷足音”之感。刘咸?砸徽爰?血的指出,“蜀中学人无多,而有不能容异己之病。先辈不肯屈尊,后进有每多侮老,学风衰寂。”[1]他认为,20世纪初期的蜀学研究不断衰落,这主要是由于蜀学学风衰寂造成的。民国初期,蜀学研究的学者较之以前相比,人数减少了许多,并且学者或者自以为是,高高在上,不愿接受新的学术;或者是对传统蜀学不屑一顾,将传统蜀学中的精华抛弃。   区域学术发展,一方面需要有比较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个也是学术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础。蜀学就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蜀学肇起汉初,衍于晋唐,繁盛于两宋,至晚清而复昌。传统的蜀学是以儒学为主。其重点在文、史、哲,其核心是思想、理论等,是中国重要的地域学术文化。其代表人物有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等。另一方面,学术间需要不断的相互交流。学术似水,需要不断的流动,不断的有新学术补充的传统学术中去。学术的交流除区域内学者之间的交流外,还需要区域与区域间的交流,甚至是中学与西学的交流。或许是由于四川自身地理位置的所限,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并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便利。唐朝诗人李白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来形容蜀地的地理状况。在现代化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险阻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学术的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蜀学在古代交流十分广泛,与楚学、滇学、近东文化等都有交流,吸取诸学的优点。只是到了近代,对外交流似乎比较缓慢,逐渐出现了“不能容异己之病”。其实,学术间的交流并不是一定要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才可进行,还可以通过著作、论文的发表、阅读来进行交流。刘咸?韵壬?就是这样做的。他虽然终身未出川,但他并不排斥其他的学术派别和学术思想。相反的,在他的学术思想中融入了诸多蜀学以外的学术思想。刘咸?杂猩詈竦募已Т?统,其祖父刘沅是清中叶儒家学者,创立了槐轩之学。   刘咸?曰菇?一步指出,民国初期的蜀学学者在对待学术问题时比较浮夸,精学者少,没有刻苦专研的精神。他在信中说:“游学者多而勤力者鲜,视典籍为玩好,学究为名士,以东涂西抹为捷,以穷源竟委为迂。”刘先生治学正好与这些学者相反,他勤奋治学,不为名利,重视典籍,探究学术的渊源,试图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其治学目的是 “为圣道足其条目,为前人整其散乱,为后人开其途径。以合御分,以浅持博,未之逮也,而有志焉。”[2]   与此同时,蜀学的另一位著名学者蒙文通先生对当时蜀学的弊端也有所察觉。他也认为,蜀学必须变化。当时的蜀学弊端诸多,学者好浮夸之词,与学术本来面目大相径庭。他在《议蜀学》中说:“道穷则变。逮其晚季,而浮丽之论张,儒者侈谈百家之言,於孔子之学稍疏,经术至是,虽欲不改弦而更张至,诚不可得。”[3]对于传统蜀学应该如何变通,蒙先生认为在民国初年,需要持谨慎的态度,不能保守,亦不能激进。在《议蜀学》里还指出,“夫伊洛当丧学绝之后,尤能明洙泗之到,绍孟学之流,以诏天下。蜀人尚持其文章杂漫之学以与朔洛并驱。自顾以迄於今,其道已弊。吴越巨儒,复已悔其大失,则蜀中之士独不思闻其乡老之术以济道术之穷乎!是则承学之士所宜熟思而慎择者也。”[4]      二、关于传统学术与西学交流的思考      五四以后西学大量的涌入国内,在与传统学术的撞击中产生了激烈的火花。当时学术界西学狂潮和复古逆流同时存在。这种趋势清楚的揭示了,一方面,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术日益失势;另一方面,儒学的信奉者与同情者则在努力捍卫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反击日益激进的反传统主义思想。刘咸?运渖罹邮竦?,但洞悉学术界的新变化。但是,刘先生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其完全接受西学是不可能的。他自始自终是传统学术的信奉者,但是他还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