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考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考
[摘要]五千年历史积淀所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和谐理念,启迪和教育大学生立志成才,对于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锤炼个人品德、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存在缺失,主要表现为对民族传统文化淡漠和民族意识淡薄;汉字书写和应用能力较差;过度热衷和盲从西方文化;受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道德滑坡现象严重。针对令人担忧的现状,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高校教育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因子,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优化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等途径和方法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张阳,中州大学德育教学部副教授。郑州,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4)03-0050-006
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永续不断、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他们的民族精神状态、传统文化素养以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状况,势必会影响其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还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无数道德楷模和典范示例,这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在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中,体现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孟子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诠释了人要成就大事,就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忧患意识与忧国忧民联系起来,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南宋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表现诗人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清代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号召人们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先贤先哲们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深刻地表达了忧患意识和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众多仁人志士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些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担当社会责任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有利于培育和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强烈,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些人的价值观变得功利和现实,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将诚信作为接人待物必须遵守的准则和规范。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享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不仅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而且强调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诚信的内容与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是人类古老的道德操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当代大学生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其诚信状况对于社会的诚信状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的构建。因此,借鉴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以传统美德引导他们将诚信作为立人之本。
(三)有利于培植和增强大学生和谐理念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在人和人相处中,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