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探绍兴师爷语文技巧
初探“绍兴师爷”的语文技巧
旧时绍兴有许多文人担任幕宾(秘书类的高级雇员)。他们熟悉刑名、文案,被尊为“师爷”。其后扩大范围,也把善于代写诉状的讼师称为“绍兴师爷”;但这些人不一定都是绍兴籍的。民间广泛流传“绍兴师爷”的故事,大家公认“绍兴师爷”(广义的)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应用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去表达思想,让人接受其观点,进而影响别人的思想,改变原有的看法。下面选一些实例作具体分析(不复述常人尽知的故事),探讨“绍兴师爷”(包括善要文字技巧的官吏们)撰写诉状、判词和奏疏的技巧,以说明应当重视语文知识的应用。至于幕宾和讼师的人品道德,留待读者自行评论。
一、言简意赅,突出关键
某将军参奏同省某巡抚之下属行朝拜大礼时行为不敬。师爷代巡抚写答辩奏本,并未和对方辩论,只强调巡抚自己是“参列前班,岂敢后顾?”
这八个字看似简单,而含义丰富:首先说明自己谨遵礼仪,毕恭毕敬,始终未曾后顾,故而不知情况;更有“潜台词”,暗示将军诬告。因为将军品级最高,朝拜时位列巡抚之前,如果他能够亲见后列官员之举动,则他已经行动失检,犯下不敬之罪;既未亲见,则所参失实。站稳脚步,再把“球”踢回给对方,远胜其他许多无力的辩解。
二、大处着眼,引喻得当
某幕宾代杭州知府拟奏疏请跨省由淮北购食盐,由于熟悉史实,能够鉴古观今,文中使用比喻:“列国纷争,尚且移民移粟;大清一统,何分江南江北?”撇开一省利益,从历史事实生发,由全局着眼,引古证今,据理力争。比喻得当,有例可循,无隙可击。毕竟大清皇上一统山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呀!纵然主管部门有所不满,但也无法驳斥。
三、旁敲侧击,引而不发
明代宁王府差人状告本府一只挂御赐金牌之鹤,被民户之狗咬死,叱令重惩小民。师爷代拟判词(诉状批复)写道:“鹤挂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争。与人何涉?”说得很明白:此事既属禽兽之争,何必小题大做;免去诉讼,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位师爷可能读过宋人笔记中一则故事:某王府押送拾取该邸坟茔松树落叶的“人犯”,令开封府尹治罪。府尹马光祖所写判词曰:“松毛落地是草。小民得之是宝。大王稳便押来一马秀才及时放了。”)
又有师爷代某年轻寡妇书写呈词,恳请准许归家全节,要紧的语句是说夫人本身是“十七嫁,十八寡。翁鳏,叔大。”(一说“十七嫁,十八孀。翁鳏,叔壮。”)虽未直说请求回归娘家,但已经把这位寡妇的不幸遭遇和目前的尴尬处境表露无遗,而去留的利害也就毋庸置疑。读状词者能不为之引起深思吗?老爷读罢此状,当即爽快干脆地批曰:“改嫁!”
四、搜寻疑窦,顺藤摸瓜
李四应张三之约到外地做生意,清早出门被杀死。官府审案询问时,张三自供,上午久等,不见李四前来会合,曾去李家呼唤“四嫂,开门”,始终未见李四。师爷细心分析口供,照常理张三敲门该直呼“李四开门”;除非张三明知李四已死,不可能在家,才会径直呼唤李妻“四嫂,开门”。由此入手,再考察张三平日素有劣迹,辅以验尸,起获凶器。张三也只得如实招供。
某妇被杀,现场遗诗扇一柄,乃王某书赠吴某者。官府执吴,刑讯不服。周亮工知府认为四月上荀微雨夜,扇乃不急之物,何须携以增累?提问王某,乃钱商张某嘱书者。盖张某携扇栽诬嫁害于吴某。
五、审查证据,防假辩证
讼师书契写状,预留机关,以为退路。如有意把“万历二年”错写作“大明万历甲子年”;到赖账时,即以“万历年间无甲子”为翻案依据,否定借债。
又如,清代某讼师在六月暑天,在书房中身着皮袍,怀抱暖炉代人书写契约,以一反常情的手法预设陷阱,引人上当。日后公堂对质,获利者否定契约;受害者细说当时实际情况,反被听者认为无稽之谈,变为伪证。
余阿吕告邱以诚“劣仆殴主”,有康熙五十九年卖身契为证。幕友钟灵泉查阅《康熙字典》及时宪书,断言此契伪造。按,“丘”字乃雍正年间因避孔子讳始改作“邱”,康熙五十九年何能提前写“邱”?且邱以诚时年甫十岁,市井幼童,如何写此端楷之契?审讯招认,乃觅人临摹仿写者。
六、改变字形,导致歧义
讼师代书典当契约,为“一能回赎,二可找绝”,避开“既、也”二字,预留机关,然后把“一能、二可”-改窜为“不能”与“‘只可”,不让典当者回赎。
又一例,某讼师代书状子,改“湖(港)口”为“湖(港)中”,转移发现浮尸的所在地点,代地保里正脱卸责任。
传说清代状元胡长龄之父曾经将主家诉状上的“一伙人等,由大门而入”中的“大”字加一点,变成“犬门”,把意欲定为“明火执仗抢劫”的大罪化为“钻狗洞行窃”。更有把供词的“用柴刀劈死”之“用”延长笔画改为“甩”字,便于主官从轻判定为非故意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