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批判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思与批判艺术

反思与批判艺术   [摘要]人类学自学科发展之初,无论在学科视角还是方法论上,都有跨学科的特点,其-中相关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在许多优秀的民族志作品中也多有体现。马林诺夫斯基的作品中更是,尤以《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为甚,但该书后的两篇附录所引发的深思更值得关注。本文通过述评马氏的《两性社会学》、探讨和借鉴该书后的两篇附录来对人类学学科进行反思,从中展望人类学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人类学;反思;批判;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6-0022-06   一、马林诺夫斯基和《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   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1884年4月7日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兰克拉科夫。他的父母是波兰人,而他本人是英国籍。1902年,18岁的马氏进入杰格隆尼(Jagelloni,an)大学读物理学和数学,而他本人则对哲学感兴趣。1908年,他以全奥最优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此时的马氏对弗雷泽的名著《金枝》着迷,但还没有投身人类学。取得博士学位后,马氏前往德国游学,在此期间师从冯特(Wilhelm Wundt)学习实验心理学。而冯特曾以民众心理学、集体意识和文化整体论等思想影响过法国的涂尔干(E?Durkheim)和美国的博厄斯(Franz Boas)。在德国两年的游学经历对马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开始研究澳大利亚土著家族组织,后来的著作也都带有心理学和经济学色彩。1910年以后,马氏在大英博物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做研究。当时做他老师的有英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907)霍布豪斯(L?T?Hobhouse)、研究人类婚姻史并挑战原始杂婚说的芬兰籍社会学家韦斯特马克(E?A?West,ermarck),还有研究大洋洲和非洲的人类学教授塞利格曼(C?G?Seligmam)。1913年,他发表《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英文)和《原始宗教与社会结构形态》(波兰文)。前者因其科学方法而大受拉德克里夫-布朗的赞誉,后者则表现出马氏对杜尔干的宗教理论也曾有过深切的关注。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前往田野地,开始在田野中写作。   1914年,马雷特(R?R?Marett)衔命考察澳大利亚,需要一名助手。30岁的马氏被举荐,成了马雷特的助手,此后随从马雷特前往澳大利亚进行实地考察,这次考察使他得申其志。考察期间一战爆发,由于马氏的身份和时代背景的原因,他的考察时间大大延长。   1914-1918年,马氏曾到新几内亚考察过三次:第一次1914年9月-1915年3月。这次考察借助翻译,对象是土伦(Toulon)岛的梅鲁(Mailu)人。后两次的地点都是在特罗布里恩岛(Trobriands),这两次考察马氏使用的都是当地土著语言。这也是专业人类学家首次使用土著语言进行田野工作。1918年一战结束后,马氏的考察也完成了,但马氏没有返回伦敦,而是先与澳大利亚一位教授之女结婚,并在澳养病。1924年40岁的马氏出任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当年就有弗斯(Raymond Firth)和埃文思一普里查德(Evans-Pritchard)到门下就读。在后来的学生中,埃德蒙?利奇(E?Leach)、帕森斯(T?Parsons)和费孝通等都成为人类学领域中的佼佼者。1927年,马氏管理伦敦大学新建的人类学系,而他的老师塞里格曼则是该校的民族学系主任。1941年5月,古典进化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剑桥大学的弗雷泽教授(1854-1941)逝世。马氏为之写下了纪念长文。文章在评述弗雷泽的教学与研究生涯之余,也叹息战争带来的灾难。此时,马氏57岁。次年5月16日,马氏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于纽黑文。   马林诺夫斯基为人类学界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和研究方法。他的主要作品有《澳大利亚土著家庭》(1913)、《原始宗教与社会分工》(1915,波兰文)、《迈卢土著》(1915)、《特罗布里恩人的鬼魂巴罗马》(1916)、《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1922)、《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1927)、《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1927)、《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1927)、《野蛮人的性生活》(1929)、《珊瑚园艺及其巫术》(1935)、《自由与文明》(1944)、《科学的文化理论》(1944)、《文化变迁的动力》(1945)、《巫术、科学与宗教》(1948)等经典作品,其中《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历来倍受青睐,成为人类学界必读的经典民族志。此外,马氏还留下了四笔学术遗产,即他的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包括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和强调对研究调查对象的所言、所行与所思之差别的辨析;他的研讨班式的教学方法(seminar);他与布朗氏同创的功能学派和他的文化功能论。马氏将一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