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州窑工匠在景德镇瓷都地位确立过程中作用
吉州窑工匠在景德镇瓷都地位确立过程中作用
宋末元初,文天祥在江西吉州起兵抗元,带走了一批吉州窑工匠。元军占领吉州永和镇前后,其中一部分与文天祥勤王军有关系的工匠逃往景德镇。此时景德镇制瓷原料危机,吉州窑工匠特有的生产方法在此发生碰撞,形成对景德镇瓷业弊端改革的想法,逐步采取试验的措施,结果推动了景德镇瓷业的进步,从而对景德镇瓷都地位的确立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吉州窑工匠;景德镇瓷都;高岭土;彩绘瓷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1)08-0160-06
陈立立(1957―),男,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江西陶瓷史和民俗。(江西南昌330013)
景德镇窑火千年不断,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困惑和危机。对于那些为景德镇瓷都地位确立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他们。
一、吉州窑工匠对高岭土的开发
景德镇在南宋时使用瓷石做瓷胎的原料,进入元代后,才开始使用瓷石与高岭土二元配方制胎。刘新园这个研究成果是陶瓷界公认的史实,然而,为什么这个转变是在元代,而不是在宋代完成呢?本文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必然牵涉到吉州窑工匠在景德镇的作用。
宋末元初,文天祥在江西吉州和赣州起兵抗元,带走三千吉州窑工匠。在元军占领吉州窑所在地永和镇前后,不少与抗元军队有关的工匠害怕元军报复,纷纷逃离永和镇。他们去哪儿才是较好的谋生之地呢?景德镇在宋代已经是一个生产青白瓷的大窑场,具有容纳众多外来工匠的能力,显然景德镇是最佳的谋生之地。明末吉安太守吴炳在《游记》中记载:“相传(吉州窑)陶工作器,入窑变为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今景德镇陶工,故多永和人。”[1](P363)《景德镇陶录》对这条记载进行了考证,指出:“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宋文丞相过时尽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饶,故景德镇多永和陶工。按此亦元初事,若明陶以后,则皆昌南土著。”[2](P527)可见宋末元初确实有不少吉州窑工匠来到景德镇,所谓“入窑变玉”说似有神话之嫌,恐怕主要还是战乱之因,迫使吉州窑工匠逃往景德镇谋生。
吉州窑工匠到景德镇后,人生地不熟,只能靠自己所熟悉的制瓷手艺去谋生,这就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必须继续从事制瓷职业。宋末元初,江西尽管手工业发达,但仍处于半封闭的状态,特别是手工业者,他们为了生计,长期处于强体力劳动状态下,根本没有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时间。而在同一地区行业内部,由于亲戚、师徒、同乡等关系,工匠之间有比较多的交流机会。加上生产原料的因素,所以,陶瓷工匠的技艺一般都带有地域色彩,产品也具有地方特色。只有遇到战乱或改朝换代,手工业者被迫迁徙,才有跨地域的交往,从而推动手工业迅速发展。宋末元初,由于战乱和改朝换代,吉州窑工匠纷纷来到景德镇,他们是怎样促进景德镇陶瓷业向前发展的呢?在此得简单介绍两地制作瓷胎原料的区别。
五代至北宋早期,景德镇制作瓷胎,是把瓷石粉碎为泥,经淘洗沉淀后用来制胎,这种石泥一元配方制瓷法,使得景德镇青白瓷的胎洁白晶莹,再配以青白色的釉,使瓷像玉一样温润漂亮,令人爱不释手。瓷石即长石,陶瓷史研究者刘新园、白琨分析指出:
(景德镇)南河和小南河一带的古瓷石矿床可分为“蚀变”与“风化”两种类型:
“蚀变”型瓷石矿床可分两个层位:
1.接近地表的上层,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一般高达18%~19%,钾、钠氧化物的总量一般低于3%。由于铝氧含量较高,在1200度左右烧成不易变形,故景德镇称它为“高温(或硬质)瓷石”。
2.下层瓷石的铝氧含量为15%~17%,钾钠氧化物含量一般为4%~6%,莫氏硬度5.5~6度,掺入高岭土为理想的制瓷原料。
风化型瓷石矿床可分为三层:
1.第一层为半松散之岩石,铝氧以及钾钠物质含量与蚀变型上层矿山相近。
2.第二层与蚀变型下层相近。
3.第三层的铝氧仅13%~15%,钾钠氧化物高达5%~7%,硬度为莫氏6~7,焙烧时易变形,景德镇一带称“低温(软质,烧成温度约1150度±20度)瓷石”。[2]
北宋时主要采用表层瓷石,其中的钾、钠氧化物含量低于总量的3%。使用这种优质瓷石做出来的瓷器洁白透明。至南宋时,表层瓷石已少。“五代北宋人多用上层瓷石、南宋人多以中下层瓷石制胎。”[2]要么往深处挖,原料成本将提高,且这种瓷石未风化,含钾、钠氧化物超过5%,做出来的瓷器白度、透明度都比较差;要么去远处寻找优质瓷石,做瓷成本将提高。这个问题到南宋后期已十分突出。从今天发掘出土的具有确切纪年的青白瓷来看,南宋瓷石资源已严重危机:南宋青白瓷碗比北宋的薄,比元代的更薄;南宋魂瓶比北宋的瘦小,比元代的更瘦小。“当陶工们把容易开采的蕴藏量有限的‘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