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初探

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初探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中学历史课程的人文价值看,就事论事地把学生的认知定位于教材内容的复述,则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不利的。精彩来自于对教材的超越。那么,历史课怎样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呢?笔者以为,历史教师立足教材知识时应做适当迁移,在迁想妙得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下面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来阐述这一观点。   一、学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激发人生的自信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危机爆发时美国股市下跌,失业人数剧增,百业萧条,有人哀叹“世界末日来临”,多数基层民众不得不依靠施舍生活。美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60亿元,却要应付410亿元的提款,整个美国大有大厦将倾之势。此时经济的恢复运行需要从树立人们的信心开始。在这一历史关头,是罗斯福,一个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半身偏瘫的人,用他的卓越智慧和人生自信,通过著名的炉边谈话等方式,帮助人们驱散心中的阴霾,缓解对生活的焦虑,让美国经济重新正常运转起来。后人对新政成功的经验总结了上百条,这其中难免见仁见智,但罗斯福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却是公认的。   既然信心对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我们在学习罗斯福新政时就应该抓住“信心”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生很难一帆风顺,而是酸甜苦辣咸并存,阴霾、失意、挫折、痛苦、恐惧、彷徨、磨难等不如意是人生的常客。失去应对它们的信心,就很难抵制负面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会因迷失了努力的方向而徘徊不前,人生也因失去精神的支撑而难以创造出价值与意义,更不要说向社会释放正能量了。“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历史教育的终极追求是育人。我们学习罗斯福新政时迁移到人生自信,可以发挥历史课塑造人的灵魂的功效,提高学生的AQ即逆商指数,让学生得到历史史实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滋养,建构起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心理品质,建构未来事业成功的精神支撑点。   二、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学习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1929年资本主义大危机前,自由放任的思想占统治地位。这种思想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是更适当而更迅速的方法,将能省去任何由政府运作所造成的效率不彰”。主张政府对于民间经济如价格、生产、消费、产品分发和服务等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得更好(更有效率),政府只要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即可。罗斯福的前任胡佛就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实践者,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于是,当城里的工人因没钱而得不到食物,农民因牲畜满栏、谷物满仓运不出去而失望无助时,胡佛政府仍不愿意出面解决问题。   历史发展表明,无论是市场自由放任还是国家干预,都有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不能笼统地说哪一种政策绝对优越,哪一种政策放之四海而皆准。忽视客观形势的变化而长期拘泥于一种政策,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思想僵化的表现。胡佛过度迷信市场的作用,“导致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1]而罗斯福履新后,反其道而行之,借鉴凯恩斯主义思想,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尽管后人对罗斯福新政有着诸多不同的评价,甚至有人对新政进行诋毁,但罗斯福不拘泥于传统、创新图变的实践品质却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动的时代,变动的时代有着诸多不确定性,由此我们应该具有变的意识和创新视角。在学习《罗斯福新政》一课的内容时,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其内容迁移到变通与创新,则对学生的生命成长无疑有着特别意义,因为历史课的责任不仅是叙述历史,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实践意义,也是历史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之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变化的世界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公式。生活中人们也常说“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对比胡佛与罗斯福的经济政策,我们不难得出下列结论:思路不突破、行动不变通,则难有事业的持续蓬勃,只有变通创新才能抓住事业发展的机遇。罗斯福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我们学习新政的内容,必须将课程知识迁移到改革创新上来,真正彰显与落实历史课程的树人价值。   三、学习罗斯福新政的立足点 树立民本情怀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说过,“胡佛拥有拯救数以百万计即将饿死的人口的能力和人文情怀”,但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胡佛在经济危机时却缺少总统本应有的人文情怀。表现在:其一,牛排喂狗。经济危机让公众忍饥挨饿,人们即使靠救济金也难以果腹,在举国饥饿的日子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