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对后世影响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对后世影响
内容摘要: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喜于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进行试论:“发愤著书”说源于对黑暗政治、不幸命运的抗争;“发愤著书”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发愤著书”的艺术手法: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古喻今;“发愤著书”体现了“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司马迁 发愤说 命运的抗争 中和之美
文人在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时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是一种“舒愤”的状态,也就是“发愤著书”。“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文学思想的核心。“发愤著书”不仅是对个人的命运态度,也是“忆往事,思来者”普遍的对生命个体的“想有所作为而不能”的人性关怀。同时,对整体的社会人生具有广泛的影响。
“发愤”有两个含义:①“发愤”作为一个词来讲,陈子展在《楚辞直解》中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即是下决心,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②“发愤”作为一个动宾短语。屈原《九章?惜诵》:“发愤以舒情”。“发愤”的原因是“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发愤”的目的就是“舒情”。“发”的意思就是:舒展,表达,传达,“愤”就是心中的郁结。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从写作的本源上讲,是对黑暗现实和不幸命运的抗争;从内容上讲,它不是个人的叹老嗟卑,而是有着积极进步的社会内容;在文学创作的艺术方法上: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古喻今;审美方面体现出“中和”之美的文化标准,“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下面具体来看:
一.“发愤著书”说源于对黑暗政治、不幸命运的抗争
对汉武帝拳拳忠心的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后惨遭腐刑之辱。这是司马迁著书泄愤强大动力和直接原因,他认识到对黑暗残酷的现实,必须具有反抗的精神。屈原之所以“发愤以舒情”也是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痛陈此事。“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身虽败陷,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推信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而仆又茸以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司马迁为证实李陵不是叛徒,却在武帝的盛怒之下被处以腐刑。其对黑暗的社会的愤恨之情久久郁积其胸。
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之思也。昔西伯拘?h里,演《周易》;孔子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之所作也”,即他认为周文王、孔子、屈原等都曾有和他一样的境遇;如屈原虽然“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然而“谗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终“盖自怨生”乃赋《离骚》。
在司马迁受宫刑之后还可以坚持《史记》的写作,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原因,也是最初的一个原因。归结为一个字就是“孝”,司马迁的父亲临终时对司马迁的要求就是,把他没有完成的史书继续写下去。在司马迁答应了之后,他的父亲才安然的离开人世。为继承先父的志业,司马迁受到重重险阻,甚至是最最不堪忍受的宫刑,还要忍辱努力著书实现宏愿。可见,司马迁绝对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孝子。
司马迁历数名著传世之先圣,总结他们在著书之前的不幸遭遇,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政治的黑暗,内心郁结,从而用“发愤著书”的方式来抒发了自己对黑暗政治和不幸命运的抗争。
二.“发愤著书”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司马迁列举先圣各有郁结所在,其“愤”各不相同,“愤”源起的内容十分的广泛。
初遭怀王疏远之时,初见谗被疏,屈原的心情是愤懑的,同时要求辩白的心情也非常迫切,所以诗的开篇便云:“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对于屈原的“愤”,直接的原因就是遭受了“信而见疑,终而被谤”的不公正的待遇。一心想助怀王成就天下大业,联齐抗秦,以为齐、楚二国有抗秦的雄厚实力,然而,怀王却听信张仪的谗言,与齐国关系失和,从此开始亲秦。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在以后的作品中也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