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剧性别文化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亲剧性别文化解读

和亲剧性别文化解读   摘要: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元代以来的和亲剧,是和亲剧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从元代到20世纪,和亲剧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人到神、从逆女到圣女的转化,这些转化取决于父权文化的意志和策略,揭示了父权文化软弱无力与虚伪冷酷的一面。本世纪,部分和亲剧以爱的哲学为基础构想两性及其关系,体现了性别观念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性别文化已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和亲剧;昭君戏;性别文化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0)04-0059-07      所谓和亲,指的是两个民族、国家或政权的首领之间基于和平目的的联姻。以和亲故事为题材的剧作,笔者称之为和亲剧。自古迄今,和亲故事一直都是中国戏剧创作的热门题材。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中国以和亲为题材的剧作约五十部。∞过去人们往往从政治和民族的视角审视这些剧作,而对其中蕴含的性别文化多有忽略。从某种意义来说,性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文化系统的运作和意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和亲剧对性别符号的设置和表述,往往非常复杂,一些足以成为本质的内容反而极易被遮蔽、被遗漏。本文将从性别的角度重新解读和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历史和现状的认识。      一、从人到神与父权文化的意志      元明清三代,和亲剧共18种,现存7种。除了藏戏《甲莎白莎》演唐朝文成公主和亲事,其他6种都是昭君戏,这些作品在汉民族封建父权文化的语境中塑造了一个女神形象,昭君由人到神的转化潜涵着深刻而丰富的性别意蕴。   在剧中,昭君的女神形象主要是通过四个环节树立起来的:一,转世。《汉宫秋》中,昭君降生时,母亲梦见月光入怀。《和戎记》中,汉帝征选正宫,安国侯夜观天象,发现太阴星落在了昭君生长的越州。太阴乃月亮的别称,是后妃的象征物,说明昭君是月神转世,生来是要做皇后的。二,幽闭。昭君品貌双全,才艺兼擅,是后妃的不二人选,汉帝却误信毛延寿,将她罚人了冷宫。《汉宫秋》和《吊琵琶》中,昭君虽然孤闷,却并无怨尤。《和戎记》中,昭君痛恨奸佞,日日怒骂毛延寿。可见,昭君身受冤屈,却不纠缠于个人的得失,显示出不同凡俗的品格。正如伟人要经受磨砺和考验一样,幽闭冷宫是昭君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三,出塞。对待出塞,六部戏中昭君的态度各有不同,《汉宫秋》中,昭君主动请行,在汉胡交界投江,实现了“既蒙陛下厚恩,当效一死,以报陛下”的誓言。《和戎记》中,冒名昭君的宫女被毛延寿点破身份,单于再次发难。为“保全万载之邦,救万民之难”,昭君上表自请出塞。在塞外,昭君提出三项条件,单于一一答应,写降书,交出玉印,并斩杀了毛延寿。完成使命的昭君托土地神幻化的白雁传书汉帝,跳江殉夫。《吊琵琶》中,昭君怨汉帝“不能庇一妇人”,但还是以身赴难,跳水自尽,表明了绝对的忠贞。《昭君出塞》、《昭君梦》和《琵琶语》中,昭君未浴皇恩,即奉旨出塞,并不情愿,心中既怨且悲,怨的是奸臣,悲的是红颜薄命。不管是无怨无悔,还是心存怨尤,昭君都心系汉帝,为他奉献了自己,并无本质的分别。四,归汉。出塞后,昭君痴情依旧,生死不渝。《汉宫秋》中,昭君在汉帝的梦里逃回汉宫,表达了深深的依恋;《和戎记》中,昭君魂游旧地,请求汉帝迎娶妹妹,让妹妹完成她未竟的事业――服侍汉帝。《吊琵琶》中,昭君一灵不散,跋山涉水,只为与汉帝相见。《昭君梦》中,昭君得神魔帮助,梦回汉宫,向汉帝倾诉衷情。《琵琶语》中,王母令青鸟和东方朔设计救助,昭君全身而退,羽化成仙。《昭君出塞》只写到人关,但还是预言了昭君将来的梦归。形式不同的回归把女性的痴心和忠贞表现到了极致。   由上可知,剧中神化昭君的方式有三种:一,赋予昭君神性品格。昭君集美貌、品德与才艺于一身,温顺、忠贞,以充分满足汉帝的愿望、保全汉帝的利益为己任,生前保家卫国,死后仍痴心不改,境界之高大大地超越了芸芸众生。必须指出的是,昭君融合了男女两性的特质。一方面,她拥有女性的身体和才情,绝色倾城,柔情脉脉,又精于丝竹和女红;另一方面,在国家危难之际,她以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国的重任。她上表请命的方式、倾力为君分忧的品格、以死效忠报恩的刚烈、留名青史的观念等都带有浓厚的士大夫色彩。由此,昭君被塑造成了阴阳同体的双性人。二,神化昭君的出生与结局,让她成神登仙;三,穿插灵异情节。既有神性品格,又身占仙籍,昭君超凡人圣,光彩四射。明清以来,昭君戏盛演不衰,多数剧种的昭君戏都出自《和戎记》,而《和戎记》恰恰是神化昭君最为用力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昭君戏的创作和演出,实际上是父权时代一场历时久、规模大的造神运动。清代小说《二度梅》和同名剧作中,陈杏元在和番路上人昭君庙哭诉,跳崖自尽,昭君显灵相救。可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