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docVIP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如今的作文教学,都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评判作文好坏的标准,不仅看它是否能成功地遣词造句,更主要是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对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是否有一个是非标准,即对真、善、美的崇尚和对假、恶、丑的批判。在生活当中发现美并且在文章中表现美、创造美,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须要经过自己的逐渐积累,练就敏锐的观察力,辨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并能恰到好处地表达。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教会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美、鉴赏美。自然界是美的世界,也是形象的海洋。观赏感悟自然美能激发表达的愿望,为创作提供源泉。古今中外许多文人骚客,就是在对自然美的观赏和行万里路的经历中,受到陶冶和启迪,激发出旺盛的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一个个不朽的文学成就。司马迁撰写出《史记》,与他近20年游历全国分不开;李白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创作了大量赞美山水风光、抒写怀抱、表达真挚友谊的诗作;徐霞客历时30多年对祖国山河的考察,用一生心血撰写成艺术、科学价值极高的《徐霞客游记》;泰戈尔在10年的西莱达时期,对大自然有了更多的亲近和了解,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从古至今,没有谁远离自然、脱离生活却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如今学生学业繁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习之余又安排补课或学各种特长,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有些家长由于常年外出务工,将孩子丢给老人,督促监管不到位,孩子在课余大多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接触自然的机会几乎没有,从家门到校门就是他们接触自然的过程,出入网吧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途径。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真正认识极少,所以写出的文章大多空洞,言而无物。   我在三年前带初一的一个学生,第一、二次作文都是写他一次钓鱼的经历,虽然写了两次,但作文仍显得粗糙、简单。文中写了表哥约他去钓鱼,钓了一天,没钓到,就回家了,没有任何感情的流露。经了解,他放学回家后及节假日都是待在家里,几乎不外出旅游或郊游;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写了数十次作文,无论是什么题目,他都写这一次钓鱼,家长对此毫无办法。经过家访,并与这位学生多次谈心,我了解到他因自己的长相而很自卑,担心被同学耻笑,所以不肯外出,也很少与同学交往。我极力促使他打消自卑感,融入班集体,鼓励他多走出去,并布置作业要求他每周或去花园看花草鸟虫,或约好友去打球,或由父母带回农村老家暂住。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在他的作文里,逐渐出现了写金鱼吃食、邻家小男孩说谎挨打、在外婆家看到鸭子下蛋、和大家在地里挖马蹄等内容,并表露自己在此过程中的一些喜乐哀愁。   所以,要鼓励学生多接触自然风光,游览风景名胜,以拓展眼界、增长知识,为积累写作素材奠定基础。   其次,在作文中表现社会生活美、创造艺术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他认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生活美是艺术美的现实基础和材料,一切文学作品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创造出来。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美的创造更离不开人类本身的创造。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都肯定了人的行为之美,寄托和表达当时人们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在所有的美中,最持久的、不可磨灭的还是人性美的光辉。在写作过程中,尤其在平常生活、学习当中,要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懂得:劳动就是美,立身修养也是美;静心思考是美,勤奋努力也是美;勤俭节约是美,拾金不昧也是美;尊师敬老是美,见义勇为也是美……只要你用心发现,美无处不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例子不少。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评选“十大感动人物”,像临危不乱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经大忠;维护祖国尊严、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等。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和气节,一种对生活的坚韧和顽强,一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美德……还有2011年发生在日本的“3.11”地震,震级达到9.0级并引起了特大海啸,在大灾面前劫后余生的日本民众仍尊崇礼仪,物资匮乏却无人哄抢;核电站危急却有50人自愿留下处理,他们都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有多可怕。无论平凡或伟大,他们的行为足以感天地、泣鬼神了。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用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震撼学生灵魂,让学生在感动之余能够拿起笔来抒写出心中的感慨,在感受社会美、人性美的同时也能创作出真情流露的美文。   其三,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审美观。社会美具有较直接、明显的社会功利性。社会上的一些看法和家长的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的认知。有的家长认为奉献不是美而是傻。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