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举隅
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举隅
实施新课程,老师们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了。尽管在培训会上听了诸多专家的报告,这“性”那“性”地抄了一大堆笔记,但在实践层面,老师们仍然是一头雾水,找不着北。按照专家的理论,大家在课堂内外竭力地向那些“性”靠拢,几次活动下来,倒也热热闹闹,生成了一些东西,但就整个课的形态和过程来看,却是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那些“性”,诸如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等似乎都有了,却唯独缺少语文性。也许从长远来看,它最终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这样那样的熏陶作用,但对于学生当前语文水平的提高,其作用并不大。如此下去,语文学习“少慢差费”的状况何时才能改变?
我也曾为此焦虑过(那时尚在学校任教),并为突破这个难点做过一些艰苦的探索。自己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致力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取得了一点进展,现不揣浅陋,摘录几个片断以就教于大家。
荡起金色的小舟
到哪里去找作文“下锅的米”?这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苦恼。
每逢作文课,多数学生总是抓耳挠腮,挤不出多少字来,即便写成了,也是空洞无物,废话连篇。无奈之际,我花了很大的功夫让学生学习虚构,甚至搬出了鲁迅先生的“杂凑法”,让学生将“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式的作文“拼凑”出来,当时也的确收到了一些效果,但这样做却助长了学生的浮华文风,乱编造、伪情感一时泛滥成灾(好的写作经验超越了一定的阶段就会适得其反)。
路在何方?我苦苦寻觅着。
一晃,第一个学期差不多过了一半,离期中考试也为期不远了,往常这个时候一般都要复习一周,以增加考试的保险系数。但这次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冒了一次险,将学生带到了荆江大堤开展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这次活动不是以往的踏青、采风,浮光掠影地玩一阵就回来,而是深入到荆江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去触摸、去寻找、去感悟。当然,也带有玩的成分――“沙雕组”玩沙、“大堤组”找虫、“荆江组”荡舟(限定在特定的水域,且有安全员相随)……小组活动结束,大家索性聚在一起变着法子玩。
这次活动的成效是在一周之后的期中考试中得到验证的。也许是巧合,这次考试的作文题竟然是“我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拿到了评阅后的试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那些率真之作是我以往很少见到的,其中的一篇文章居然获得了满分:
我们坐在一叶金色的小舟里,在长江边上荡起了双桨。
秋天的荆江失去了夏日的激情,江流缓慢,一路轻歌而去。我们把手沿船舷伸进水里,使劲击打起的浪花很快就被江水吞没――在这巨大的水面上是荡不开涟漪的,它可不是你家门前的小池塘。江心的沙洲将江水一分为二,乘势扩大自己的地盘。留下我们足印的河床此时成了沙鸥的乐园,一遇路过的航船,它们便“腾”地飞起,在船尾追逐着翻滚的浪花。高耸的长江矶头更加雄伟,它挺起胸膛,时刻准备迎击汹涌的江潮――虽然江潮并不存在。远处的长江大桥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飞架在荆江南北。那高高的桥塔上密布的钢索,远远看去,就像一架巨大的竖琴。我突发奇想:要是生出翅膀飞上去弹它一曲,那可是载入史册的壮举啊!
…………
船靠岸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冯老师打滚了!”,抬头一看,果然是冯老师在大堤上翻滚!嗬嗬,大家都跟着在堤上往下翻滚起来,我们赶紧跳上岸,加入了翻滚的行列,与大地进行着最亲密的接触……
啊,好一幅师生共乐图!
尝到了甜头,以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成了大家的节日,大家无不踊跃参加。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缓解了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窘境,初步矫正了任意编造或克隆他人作品的恶习。
金色的小舟一旦驶向生活的彼岸,写作就找到了真正的源头活水。
乘着歌声的翅膀
写了一段时间的作文,也出现了一些佳作,但流水账式的叙述还是为数不少。怎样提升学生作文的文采,成了我新的苦恼。
适逢邮局征订报刊,我按照目录推荐了许多有助于中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作文杂志,但应者寥寥,他们大多喜欢购买流行杂志,唱通俗歌曲。受超女影响,班上的歌迷增加了不少,一下课,教室里总有人哼哼唱唱,那些“酷一族”还随着MP3的音乐摇头晃脑。一次上课,竟然有人传阅《流行歌曲》。收缴后翻开细细一看,想不到自己竟也沉醉其中了,这些流行歌曲不就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吗?它反映了当下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何不让他们在传唱中积累这些优美的歌词?于是,以“乘着歌声的翅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在班上展开。我让他们在唱流行歌曲的时候,注意研究歌词的结构,揣摩歌词的妙处,看有无借鉴之处。在我的引导下,大家竟对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大家发现:如果把切合文章内容的歌词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同学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