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利川七孔子崖窟墓葬制影响.docVIP

地理环境对利川七孔子崖窟墓葬制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环境对利川七孔子崖窟墓葬制影响

地理环境对利川七孔子崖窟墓葬制影响   摘要:利川“七孔子”崖窟葬是悬棺葬的一种,是利川建南地区最典型的崖窟葬。笔者认为,利川“七孔子”崖窟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在葬制上明显体现了建南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   关键词:环境;利川“七孔子”;崖窟墓;葬制   一、利川崖窟葬的基本概况   崖窟葬与悬棺葬中其他形式如悬棺、岩罅有所不同。悬棺葬是指在悬崖峭壁上打上木桩,把棺木放在木桩上悬起来,所以叫悬棺葬;岩罅葬是指把棺木放在悬崖上的天然洞穴中;而崖窟葬则是在悬崖上人工凿出一个个洞穴,把棺木放进去。鄂西利川的崖窟葬主要是在齐岳山及其以西地区,特别是建南河沿岸,尤以建南镇的“七孔子”①最为著名。   “七孔子”,当地人都称之为“仙人洞”,以前由于不知道它的真正用途,当地人就有传说说是“蜕皮”用的,就是说人老了以后,进到洞里,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就会把身上的老皮蜕掉,从而变年轻。也有人说是灾荒年间,由于强盗多,当地人们害怕粮食财物等被抢,就在山崖上凿洞,等到强盗来时,就躲到洞里去。直到1980年被民工王尊然发现,后经专家考证,才弄清了“七孔子”的真正用途。   (一)“七孔子”崖窟墓的形制   “七孔子”位于建南河东岸的红砂崖壁上,离地面有10多米,分上四下三两行排列。除一孔为长方形外,其余都近似正方形。各个洞窟之间,间距均为1米左右,有两个洞窟深不足0.3米,其他洞窟深在1.5米左右。正方形孔室的顶呈穹窿形,正中高大约在1.1米,边高大约在0.8米左右,墓室宽1.4米②。   (二)“七孔子”墓葬的葬制   “七孔子”的葬制为“二次葬”或“拾骨葬”。当地村民从洞穴中取出的棺木为船形棺,文物队也取出一个箱式匣棺,棺长0.7米,而且从洞窟长度来看,根本不能满足一个成年人躺在里面。《水经注》记载“武陵有五溪……悉为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又有“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宴饮,舞戏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③南宋朱辅《蛮溪丛笑》曰:“五溪蛮,死者诸子照水内,一人背尸,以箭射地,箭之所到则定穴,穴中先籍以木,贫者则已矣。家之温者,不问岁月,酿酒屠牛,呼唤围洞,发骨而出,易以小函,或架悬屋或挂大木,风霜剥落,皆置不问,名葬堂。”五溪蛮是对五溪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根据学者考证,历史上被称为“五溪蛮地”的地区包括鄂西、湘西、渝东南和黔东北等,显然,利川属于这一区域,葬制应为二次葬。而且,从墓葬内发现的人骨可以看出,没有头骨,但人体肢骨、肋骨、肩胛骨等却按一定顺序堆放;从墓的外形也可以看出洞穴的长宽高都不是一次葬的规格,显然,这里的崖墓葬是属于二次葬的。   (三)“七孔子”墓葬的绘画雕塑   “七孔子”崖墓洞口的外观都十分讲究,几乎每个洞口外面的石壁上都刻有三层凹陷的、立体感十足的石框作为装饰,远远看去就像门窗一样。最外层石框上方的石壁上刻画有一些线条图案,其中雕刻得最精美的一个洞窟的洞口外壁上方,左右各刻有一个浮雕人像,每个人像头戴尖顶小帽,右上方的人像形体较为浑圆、肥胖,左上方的人像则比较瘦长,两人双手均向上举,呈站立式,面向前方,颇具民族风格。在这一洞窟最外面一层石框上方的石壁上,还画有四个互相连接的圆圈作为装饰,洞口上方雕饰成房檐状,筒瓦、板瓦和瓦当都十分清晰,洞口的西侧还有一个鸭子形状的动物作为装饰。   (四)“七孔子”墓葬的年代   关于“七孔子”的年代问题,由于墓穴里并无有价值的随葬物品,再加上考古工作者对这一遗迹并不是十分重视,对它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因此,对于七孔子的年代断定并不是十分明确。但由于临近湘西、渝东南,根据这两个地区出土的随葬品以及《酉阳直隶州志》和酉阳、秀山地区的大土司冉氏家族的家谱记载,可以推断“七孔子”崖墓葬的年代可能是唐宋时期。   二、自然地理环境对“七孔子”崖窟墓的影响   建南地区位于东经180°23′―180°35′,北纬30°18′―30°35′,位于大巴山的末端,属于喀斯特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充沛,河流众多。   (一)地形的影响   喀斯特地形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形。由于当地的基岩含大量碳酸钙成分,流水对山体的侵蚀十分严重。随着雨水的长期侵蚀,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导致地面土壤较少,土层薄,地表异常缺水,遇到夏季雨水增多,又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和山洪。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土家族先民,显然意识到了这些现象。因此,在选择墓地时,如果选在平地或是一般的坡地上,一方面墓地容易被雨水侵蚀,或是被洪水淹没;另一方面,地形平坦的地方雨水下渗,地下也容易积水,墓地会被浸泡在水中。古人对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